:::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797 ms
共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由兩個中間凸起的圓形銅片相撞擊發聲。一般直徑從十五至六十九公分不等,亞洲民間亦有十一公分以下尺寸,而有小鈸、大鈸、低鈸之分。傳統上常用於民間音樂與戲曲。也稱為「銅鈸」。
(一)之又音。
|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屬絲;琴弓:馬尾。樂器特色:屬提琴族樂器裏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作“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的 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維奧爾琴的體積不像大提琴那麼大,弧形也不那麼明顯,但演奏時可以夾在兩膝之間,像大提琴那樣用弓拉奏。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 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
|
鐃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古代銅製擊樂器。形制相似,而稍有區別。圓形,中間有凸起部分,每付兩片,演奏時兩片相擊發聲。但鐃和鈸中間凸起部分,大小不同,鐃的凸起部分小、而鈸的凸起部分大。在音質上,鐃發音較響亮,餘音較長;鈸發音較渾厚、餘音較短。明清以來,民間流行的十番鑼鼓,在配器上充分利用鐃和鈸各自的特點,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現在的鐃和鈸已發展成多種形式,是各種戲曲和秧歌舞的重要伴奏樂器之一。在吹打樂隊中,特別在十番鑼鼓的合奏中扮演重要角色。
|
雄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壯渾厚。唐.沈亞之〈為韓尹祭韓令公文〉:「澤梁宋之戎郊,涵雄渾於雲水。」宋.陸游〈讀宛陵先生〉詩:「歐尹追還六籍醇,先生詩律擅雄渾。」
|
劉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清山東諸城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擅長書法,渾厚雄勁,名滿天下,並工水墨蘆花,兼通經史百家。卒諡文清。著《石庵詩集》。
|
中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丹田之氣。[例]聽他唱歌時渾厚的聲音,就知道他的中氣十足。
|
渾樸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渾厚樸實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如:「他的雕塑作品渾樸自然,別具一番特色。」也作「渾朴自然」、「渾樸自然」。
|
簧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簧樂器的發聲器。通常以竹片、木頭或金屬製成。金屬簧片每一片只能發出一個單音,富彈性的竹、木簧片則能發出較多高低不同的音。[例]黑管的嘴口上只裝單一簧片,發出的聲音渾厚圓潤。
|
齊量等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況周頤:字夔笙,號蕙風,著有《蕙風詞話》一書。書中,他認為填詞重在抒寫性情襟抱,並以沉著渾厚的宋詞為規範,偏重在氣格和意境。書中並評論古人的詞,兼及記事和考証。
(2) 典故或見於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
(3) 元遺山: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
(4) 劉龍山仲尹:劉仲尹,字致君,號龍山,金蓋州人,生卒年不詳。能作詩。
(5) 譔:音ㄓㄨㄢˋ,著述。
(6) 蘊藉:含蓄不外露。
...
|
汪洋閎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氣度或文辭寬宏奔放。宋.陸游〈呂居仁集序〉:「故其詩文,汪洋閎肆,兼備眾體,間出新意,愈奇而愈渾厚。」也作「汪洋自恣」、「汪洋自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