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9.19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趙策三》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1>猶豫未有所決。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龍爭虎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各強爭鬥。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枉以後龍爭虎鬥,都是俺鸞交鳳友。」《金瓶梅》第一○○回:「封豕長蛇,互相吞併。龍爭虎鬥,各自爭強。」也作「龍戰虎爭」、「龍爭虎戰」、「虎鬥龍爭」。
稟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天生的性格和資質體魄。宋.陳慥〈戲作〉詩:「書生稟賦紙樣薄,平日扶衰惟粥藥。」《紅樓夢》第五五回:「誰知鳳姐稟賦氣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養,平生爭強鬥智,心力更虧,故雖係小月,竟著實虧虛下來。」也作「秉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子、君主。如:「稱帝」、「先帝」、「三皇五帝」。《戰國策.趙策三》:「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
率土之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依循。濱,水邊。率土之濱指四海之內。《詩經.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元.鄭光祖《智勇定齊》第一折:「紛紛戰國尚尊周,五霸爭強作列侯,率土之濱承治化,威名耿耿壯春秋。」
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爐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爭強好勝要面子。如:「我豈能忍氣吞聲任由他擺布,所謂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爐香,這個面子我一定要爭回來。」也作「人受一口氣,佛受一爐香」。
要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強好勝,不肯認輸。《紅樓夢》第五二回:「他說你是個要強的,如今病著,聽了這話,越發要添病。」
年高德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年少時,血氣還沒有穩定,要避免貪戀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避免爭強好鬥;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竭,要避免貪得無厭。揚雄在〈孝至〉篇中也有一段記載:「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德彌邵者,是孔子之徒與?」意思是說:人到了老年,要警惕自己,謹言慎行,不可貪得無厭。能夠做到年紀越大且德行修養越受人敬重,便可說是孔子言論的信奉者了。後來「年高德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年紀大而有德望。出現「年高德劭」的書證如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二齣:「終南山有一隱士,年高德劭,時望所尊,人皆稱為陳公。」
韓盧逐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盧,戰國時代的獵犬。逡,狡兔。韓盧逐逡指驅使矯健善馳的獵犬去追逐狡兔。語本《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比喻爭強好勝,兩敗俱傷。也作「韓盧逐㕙」。
造極登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造詣高深精絕,或泛指到達極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不然,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用違所長。」也作「登峰造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