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唯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梵語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謂一切外境只是心識所變現的,沒有客觀的對象和外境,只有心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覆思獨善傷大士行,唯識所變,何非淨方。」
萬法唯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謂一切現象都是心識的轉化變現。所以現象是虛幻,只有心識是真實有。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彌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的名稱之一。為梵文Maitreya的音譯。根據佛經的說法,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薩不同。也譯作「慈氏」。
護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人名。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大師。約生於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其唯識學說繼承陳那大師的傳統,但在認識論上則主張有見分、相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佛教史上稱為「四分家」。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傳世。
法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的法號,精通因明,是陳那以來最偉大的因明大師。生於南印度睹梨摩羅耶國。早年學習外道,後學佛法,至那爛陀寺護法出家學唯識,從自在軍習因明。將陳那以來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變。其主要著作有《釋量論》、《量決釋論》、《因滴論》、《正理滴論》、《大乘集菩薩學論》。
唯識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創立八識說,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法相宗」、「瑜伽行派」、「瑜伽宗」。
世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後先學小乘有部,後學經部,並採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後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轉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āśraya-parāvṛtti的意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謂阿賴耶識斷除煩惱和所知障的種子,轉換成涅槃和智慧的清淨種子。因為阿賴耶識是一切煩惱和解脫的依據,所以轉換阿賴耶識的性質謂之轉依。《唯識三十論頌》:「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瑜伽師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無著者。唐代玄奘譯,百卷。內容總述唯識理論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經驗歷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典。本論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漢譯,如北涼曇無讖譯的《菩薩地持經》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菩薩戒經》九卷、南朝陳真諦譯的《決定藏論》三卷皆是。也稱為「十七地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