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30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放在動詞後面,指完成不了或承受不了此事。《朱子語類.卷五二.孟子.公孫丑上之上》:「公孫丑問孟子『動心否乎』,非謂以卿相富貴動其心;謂伯王事大,恐孟子擔當不過,有所疑懼而動其心也。」《紅樓夢》第六七回:「旺兒見這話,知道剛纔的話已經走了風了,料著瞞不過,便又跪回道:『奴才實在不知。』」
觳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而顫抖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只覺得他神氣不好,十分疑懼,不免露出觳觫的樣子來。」
神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氣凝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話也聽不出,只覺他神氣不好,十分疑懼,不免露出觳觫的樣子來。」也稱為「神情兒」。
鍾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服單於。後因治理洛陽有功,曹操上書封為前軍師。潼關之戰中率軍伐張魯,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為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 評價當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其書體稱為「鍾體」,衛夫人、王羲之的師承。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惶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疑懼。《三國志.卷四三.蜀書.呂凱傳》:「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惶惑。」
鶴唳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度的驚恐疑懼。參見「風聲鶴唳」條。明.張景《飛丸記》第七齣:「還是你鶴唳風聲自驚慌。」
恫疑虛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張聲勢,使人疑懼不安。《宋史.卷四○二.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威聲甚著。」也作「恫疑虛猲」。
肉跳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神不寧,疑懼不安。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四六齣:「冤家,真個無差。好些時肉跳心驚,這場兜答。」《紅樓夢》第一一二回:「今日回來,那蒲團再坐不穩,只覺肉跳心驚。」也作「心驚肉戰」。
恫疑虛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張聲勢,使人疑懼不安。《戰國策.齊策一》:「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也作「恫疑虛喝」。
草木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裡疑懼、害怕。如:「自從經歷了強颱那場浩劫後,整日惶惶不安,草木驚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