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困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覺有疑難而不知該如何解決。[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裡,免不了會有課業或感情上的困惑。
思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例]有人認為思維是人類應付環境、解決疑難的工具。
發現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的先備知識與技能,才能主動從事發現學習,故不適用於小學中低年級。在自行探索問題答案時,往往會因遭遇疑難求助教師卻又不得要領時感到氣餒,以致減低了求知的動機。團體中智優者的表現往往對思想緩慢者造成極大精神壓力,而不利於後者將來的學習。團體討論常被少數能言善道的學生所壟斷,其他兒童則無法由此獲得學習效益。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發現式教學法英文關鍵字: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參考資料林怡綺(2007)。不同層次發現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網路虛擬恐龍館的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
詢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問。[例]市政府設有服務臺,供民眾詢問,解答疑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藉求神占卜以解決心中疑難的方法。俗稱為「扶乩」。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條分縷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細密,條理清晰。如:「學生有疑難時,老師的解說總是條分縷晰,深怕學生聽不懂。」也作「條分縷析」、「析縷分條」。
面授機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授與要訣或妙計,以便隨機應變,解決疑難。[例]教練召集球員們面授機宜,希望能扭轉劣勢。
情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境學習強調知識是學習者與情境互動之產物,且本質上深受活動、社會脈絡及文化之影響。情境認知學者試著從社會從事謀生工作者身上找出其善於解決問題能力之來源,並不如專家們接受專業訓練,思考模式也並非像學生或生手們倚賴理論模組或學理法則行事,但卻能如專家般地解決工作上之疑難雜症。目錄1 重點2 組成3 理論4 應用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重點1.教學活動之屬實性:強調知識之學習應建構在真實活動裡。2.以認知學徒制為策略:強調學習活動應與文化結合,且應提供一像是給學徒見習之環境。 組成1.內涵:(1)內容:包含學科知識、捷思策略、...
實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創始於美國,主張知識的價值,端視其對人類有用與否為準,認為思維只是應付環境、解決疑難的工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