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周次疲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疲勞分析之研究中,可分為高周次疲勞與低周次疲勞(low cycle fatigue)兩個領域,主要係以其疲勞壽命來區分,疲勞周次在 105 以上者,稱為高周次疲勞,在 104 以下者,稱為低周次疲勞。高周次疲勞對應之應力幅較低,通常在材料之降伏應力以下,亦稱彈性疲勞,其疲勞特性曲線以應力幅及疲勞壽命之對數值表之,俗稱 S-N 曲線。低周次疲勞對應之應力幅較大,通常已超過材料之彈性範圍而進入塑性區,亦稱為塑性疲勞,其疲勞特性曲線以應變幅及疲勞壽命在雙對數座標上表之,俗稱 ε-N 曲線。
疲勞預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破裂力學實驗中,對一機械加工完成之試件,為儘可能產生與實際情況相同之裂縫,必須在正式實驗前,利用低應力疲勞預裂一實際裂縫。為了保證在最後疲勞階段所產生之裂縫尖端塑性區大小比在作正式KIC拉伸或加壓試驗時所產生裂縫尖端塑性區為小。疲勞預裂時,所加疲勞負載,必須滿足下列限制條件:(1)在最後25%疲勞預裂延伸長度,其最大疲勞負載 Pf max須滿足Pf max≦0.6PQ,其中PQ值為實際實驗量測到之有效最大負載,因此在實驗前須預估。(2)在試件兩側表面上,疲勞預裂延伸長度不得小於寬度W之2.5%或1.3mm。(3)在疲勞預裂前,材料處理程序須完成。
疲勞裂縫成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材料內部不可避免的常會存在一些缺陷(也許是微觀上的),結構物在長時間承受交替負載的情況時,負載的變動會使這些缺陷產生無法回復的裂縫,當原始裂縫擴展至材料可容許最大裂縫長度的過程,稱為疲勞裂縫成長。可由圖示之曲線圖來描述。a0 為原始裂縫長度,ad 為非破壞性檢測裂縫長度,acr 為最大容許裂縫長度。材料內部存在的原始裂縫 a0 的很難實際地量得,必須等裂縫擴展至 ad 時,方能由儀器量得。
疲勞裂縫傳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結構物在週期性交替負載下,產生疲勞裂縫後,由於週期性交替負載尚未解除,因而裂縫會繼續延伸擴展,其疲勞裂縫傳播速率可由裂縫尖端應力強度因子差異大小函數來決定,表示為:
  
  a 為疲勞裂縫長度;N 為負載週期次數;故 da/dN 表每次負載下疲勞裂縫傳播速率;ΔK=Kmax-Kmin;Kmax為每次負載下最大應力強度因子;Kmin則為最小應力強度因子。當 Kmin=0 時,每次交替負載之疲勞裂縫傳播速率可表為:
  
  其中,Sa 為每次交替負載時所產生的應力振幅。吾人可繪出log(da/dN)與log(ΔK)的曲線圖,求得每次交替負載...
疲勞性骨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是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有如金屬反覆不斷的折伸引起金屬疲勞。骨的某一部位,反覆施加壓力,會因疲勞而引起骨折。以舞蹈而言,最常發生部位以脛骨和中足骨最多。所以練習方法、舞鞋以及適當的休息都很重要。女性因骨質較男性疏鬆不緻密,故比較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
疲勞裂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構物在長時間承受交替負載下,因結構或材料瑕疵原因而產生的裂縫,稱為疲勞裂縫。在疲勞裂縫之裂縫面上,殘餘應力一般均不存在,利用此一特性,破裂力學實驗中,各種標準試片之製作均以此方式為主。
疲勞壽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結構物承受週期性交替負載時,雖材料的應力狀況始終維持在彈性範圍內,但由於材料在製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缺陷,負載的交替變動會使這些缺陷產生無法回復的裂縫,初始的微觀裂縫逐漸擴大為巨觀的裂縫,最後終導致結構的破壞。因此,由疲勞裂縫形成經由微觀和巨觀裂縫成長終至最後破壞稱為疲勞,破壞時的週次數稱為疲勞壽命,如圖 1 所示。基本上,疲勞壽命包含兩大部分:裂縫形成階段和裂縫傳播階段,如圖2 所示。當交替負載作用 N 個週期後尚未發生疲勞破壞,則從第(N+1)個週期到最後破壞之期間即為剩餘疲勞壽命。
疲勞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探測材料在承受週期性應力作用下的耐受程度的試驗。
疲勞後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破裂力學實驗中,為了使單向拉伸之裂縫延伸區域可清晰分辨,且易於精確量測其長度起見,在除去負載後,再進行一次疲勞後裂。此時所取之疲勞平均負載水準大小並無特定限制,一般取高於疲勞預裂時之平均負載水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辛勤、疲倦。如:「勤勞」、「疲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