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0.41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水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習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於中國古代文獻,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應與佛教的引入有關。到了明代以後,則逐漸普及於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捨。「放水燈」的節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合,除了在中元節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
普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民間施放水燈的民俗。參見「放水燈」條。也作「普渡」。
放河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時,把蓮花燈放入水中的民間習俗,稱為「放河燈」。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東外春場六》:「(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于水次放燈,曰放河燈。」
荷花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成荷花形狀的燈籠。裡面點上蠟燭,可以提持。多見於中元盂蘭盆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