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6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列傳.竟陵文宣王子良》:「今縣軍遠伐,經途萬里,眾寡事殊,客主勢異,以逸待勞,全勝難必。」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三.權智》:「我兵既少,若徑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眾寡。」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1>;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2>;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注解〕 (1) 百戰不殆:每次作戰都沒有危險。殆,音ㄉㄞˋ,危險、不安。 (2) 一勝一負:即互有勝敗,勝、負的機率各占一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衡量。《國語.吳語》:「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懸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差很遠。《隋書.卷七一.誠節傳.楊善會傳》:「每恨眾寡懸殊,未能滅賊。」
寡不敵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論〉:「其達者或矜名嫉能,恥善策不從己出,則舞筆奮辭,以破其義,寡不勝眾,遂見屏棄。」 參考詞語︰眾寡不敵注音︰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ㄅㄨˋ ㄉ|ˊ漢語拼音︰zhòng guǎ bù dí釋義︰眾寡,敵眾我寡。「眾寡不敵」猶「寡不敵眾」。見「寡不敵眾」條。 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 02.元.白樸《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討,自恃勇力深入,不料眾寡不敵,遂致喪師。」
知彼知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知己知彼」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1>;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2>;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注解〕 (1) 百戰不殆:每次作戰都沒有危險。殆,音ㄉㄞˋ,危險、不安。 (2) 一勝一負:即互有勝敗,勝、負的機率各占一半。
鮮廉寡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少。「鮮廉寡恥」即「寡廉鮮恥」。見「寡廉鮮恥」條。01.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上之上〉:「自崇觀以來,朝廷不復敦尚名節,故士大夫鮮廉寡恥,不知君臣之義。」02.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三.辯士傳序》:「及至列國之際,強弱之相形,眾寡之相傾,一時鮮廉寡恥之徒往來乎其間,搖吻鼓舌,劫之以勢,誘之以利。」
掎角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掎,拉足;角,抓角。「掎角之勢」指雙方同時下手捕鹿。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比喻兩邊彼此呼應,共同夾擊敵方。三國吳.張儼〈默記述佐篇〉:「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為掎角之勢。」也作「犄角之勢」。
振臂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對付李陵。李陵的部隊經過長時間的奮勇作戰,已經十分疲倦,再加上不諳地勢,敵人的騎兵又精銳盡出,敵我眾寡懸殊,援軍又遲遲不至,一時間已敗相畢露,但李陵還是英勇地指揮他的軍隊對敵人作浴血戰。兵士們都忍住創痛,爭先奮勇殺敵,直至死傷遍野,剩下幾十個人,還不肯放下武器,李陵仍英勇地揮動手臂,號召殘餘的兵士們努力殺敵(振臂一呼),直至箭射完了,刀也折斷了,不得已才向匈奴投降,匈奴的單于立他為右校王。李陵的英勇表現與部下們視死如歸的精神,真叫人由衷的欽佩。(註1) 例句慈善募款經過市長「振臂一呼」後,地方人士紛紛響應熱烈。(註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