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截鐵斬釘注音︰ㄐ|ㄝˊ ㄊ|ㄝˇ ㄓㄢˇ ㄉ|ㄥ漢語拼音︰jié tiě zhǎn dīng釋義︰即「斬釘截鐵」。見「斬釘截鐵」條。 01.《古尊宿語錄.卷二二》:「有時拏雲擭浪,游戲自如;有時截鐵斬釘,紀干不可。」 02.《五燈會元.卷一八.長靈守卓禪師》:「平高就下,勾賊破家。截鐵斬釘,狐狸戀窟。」 參考詞語︰斬鋼截鐵注音︰ㄓㄢˇ ㄍㄤ ㄐ|ㄝˊ ㄊ|ㄝˇ漢語拼音︰zhǎn gāng jié tiě釋義︰猶「斬釘截鐵」。見「斬釘截鐵」條。 01.《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心裡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真是大有見識,暗暗佩服。」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百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百聞不如一見」條。 01.《舊唐書.卷一○一.辛替否列傳》:「臣嘗以為古之用度不時,爵賞不當,破家亡國者,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 02.《西遊記.第四八回》:「口說無憑,耳聞不如眼見。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流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流動轉移。《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後流轉東萊,止李篤家。」
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是故意的、並非存心如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儒林外史》第八回:「你今無心得了此書,真乃天幸。」
祛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水滸傳》第四十回:「若不祛除,必為後患。」《警世通言.卷三十三.喬彥傑一妾破家》:「看見了小二屍首道:『祛除了這害最好。』」
當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謹慎、留心、注意。《警世通言.卷三三.喬彥傑一妾破家》:「這小二在家裡小心謹慎,燒香掃地,件件當心。」《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店門人、會館門口、都有使費,人家早替他們當心。」
十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