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文生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鑿附會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詞句正確的內容。《孽海花》第四回:「不論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實證據,纔許你下論斷,不能望文生義。」也作「緣文生義」。
顧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顧名思義」使用的範圍擴大,被廣泛地用來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有時會略帶貶義,指單就名稱穿鑿附會,不求甚解。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毛詩序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古人作詩、寫文章用典都愛用裡面的解釋。鄭振鐸認為《毛詩序》最大的壞處在於穿鑿附會鄭振鐸引用《朱子語類》卷八十之說:“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衹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說,將詩人意思穿鑿壞了。”。清朝力主恢復毛、鄭之學,閻若璩作《毛朱詩說》,毛奇齡作《白鷺洲主客說詩》,陳啓源作《毛詩稽古編》,用意在否定朱熹之《詩集傳》。段玉裁寫《毛詩故訓傳》,孫燾寫《毛詩說》,用意在否...
暢所欲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一.經部.書類一.五誥解》:「喜穿鑿字義為新奇之論,措辭亦迂曲委重,未能暢所欲言。」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生拉硬扯,勉強湊合。語本宋.鄭樵〈通志總序〉。 △「穿鑿附會」
簡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要清晰,不繁複雜亂。《元史.卷一七一.吳澄傳》:「於《易》、《春秋》、《禮記》,各有纂言,盡破傳註穿鑿,以發其蘊,條歸紀敘,精明簡潔,卓然成一家之言。」
未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必沒有,表必然的語氣。《老殘遊記》第一八回:「老哥連他都當做小人,所以我說未免過分了。」《文明小史》第四○回:「說那裡話?未免太把內人輕看了。」
2.免不得。《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那時分又是秋來天氣,黃巢愁悶中未免題了一首詩。」
注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釋字句的意義。《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楊倫傳》:「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林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注解,由是古文尚書遂顯于世。」宋.邢昺〈孝經注疏序〉:「諸家注解,皆榮華其言,妄生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挖鑿、穿鑿。《淮南子.泰族》:「埏埴而為器,窬木而為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