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0.4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詮釋學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詮釋學經驗,依嘉達美(H.G. Gadamer)觀點,即是視野交融之過程,在此過程中所得之經驗,能引導詮釋者朝向新的理解,獲得所經驗而開拓新視野。此種詮釋學經驗有別於自然科學方法所建構之經驗概念,而有其獨特性存在。
  詮釋學的學者認為,自培根(F. Bacon)倡導歸納及化約方法以降,經驗概念之意涵即不斷窄化,終於被歸屬於認識論領域。此種經驗概念僅重視經驗之再製性,強調祛除經驗中所有影響客觀性之歷史因素,並可透過系統方法加以複製以達到所謂客觀性之要求,唯已忽略經驗之內在歷史性之重要地位。
  對經驗歷史性之關注,以黑格爾(G.W.F. Hegel)為起始,他在〔精神現...
臨床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上指醫療人員具有對病人實際觀察和治療疾病的經歷。如:「這位醫師已有多年的臨床經驗,醫術非常高明。」
社會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經驗」是公眾的經驗,即人生活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經驗。因此這種經驗通常是普遍化的經驗,有下列的特色:
  1.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所獲得的經驗,因此這種經驗起於接觸;
  2.是可以傳遞的,經由接觸而傳遞,而且是可替代的,不必親身去體驗;
  3.很容易變成常識,即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經驗,常常在使用,而成了常識。
  社會經驗的獲得,就教育功能而言,有助於社會化。
教育與藝術的巔峰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巔峰經驗是馬士洛(A. Maslow, 1908~1970)描述的一種心理狀況。在這種狀況中喜悅興奮達到極點,一方面猶如登上世界最高峰般,可以「步上青天摘明月」,一方面又如倘佯於水晶宮中,美妙而深不見底。馬氏描述人格發展達到「自我實現」的地步是指在豁然貫通人的價值,喜於自己的成就時的一種感受;近似我國所傳聖賢的心境:洞徹道理,通觀宇宙萬物與人生,本身有確切不移的立身行事原則,俯仰無愧,自感安適而喜悅。不過馬氏所描述的還未達到這種聖賢境界,因此西方觀念中尚少如此人格的說法。
  由於馬士洛的說法,美國心理學界除實驗心理學者認為無法依馬士洛之說做實驗觀察之外,也有些心理學家從事調查研...
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驗為知識唯一根源的哲學理論。主張所有知識必須經由經驗證實以確定其理論,否則皆為空論。
間接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親身經歷,而從書本或別人的經驗中吸取來的經驗。如:「多聽多讀,所獲得的即使是間接經驗,也可以豐富人生。」
經驗主義的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經驗主義1.1 思想淵源1.2 基本理念1.3 教育應用1.4 影響評估 經驗主義 思想淵源 基本理念 教育應用 影響評估
宗教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信仰是信者與神聖對象間的接觸,必然會產生經驗。為此所有宗教都具某種形態的宗教經驗;信徒即是尋找神聖對象的人。宗教經驗是宗教信仰的核心,雖然表達形態有所不同,有狂蠻的或精緻的,有扭曲的或平穩的,有涉世的或超脫的。即使原始人也如文明人一般,有宗教經驗
  宗教經驗接觸神聖對象,奧圖(R. Otto)稱之為「令人驚訝與著迷的」感覺,表示神聖對象的不可言喻,一方面高深莫測,另一方面又具吸引人之魅力,於是信者既驚訝又為之著迷。然而此一核心經驗分散在理智、意願與行動各個層面,構成宗教在思想方面的道理,在倫理方面的誡律及在象徵方面的禮儀。此果然已由一般宗教的團體功能見出。
  ...
物理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理經驗又稱「簡單的抽象作用」(simple abstraction),或「實證的抽象作用」(empirical abstraction)。指個別兒童對環境中的事物,不斷採取行動,以汲取事物的特性。其間牽連到行動與結果二者的關係。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曾對物理經驗提出兩項解釋:
  其一,物理經驗是影響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所以擁有大量的知識,係藉對外界物體經驗而獲得。
  其二,物理經驗並不孤立產生,總是含有同化的過程。當人與物體進行直接與立即的接觸時,不可能產生知識;有關物質的任何知識,要同化於既有的基礎之中。
實習經驗(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習經驗」是指職前教師在接受專業教育課程之前或剛開始接受專業教育的那段時間內所具有之實地經驗,通常可由學校或博物館、科學教育中心和工業或商業教育中心等教育機構中獲得這種經驗
  為因應不同需求,實習經驗的課程也有不同類型。某些師資培育課程會要求申請其課程者須先取得未來希望任教之年齡層的學生之實習經驗。此種類型的實習經驗之目的在觀察:(1)實習教師(prospective teacher)如何與學生相處;(2)實習教師如何與學校的教職員相處;(3)實習教師如何協助學校中的正式教師(regular teacher)及(4)實習教師對學生、學校和教育過程所表現的態度。此外,這種經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