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0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法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而俄國也因黑龍江問題不願用武力干涉也只表示在外交上支持。 經歷1857年11月,英美法俄四國代表群聚香港。翌年一月,英法聯軍攻佔廣州,逮捕葉名琛,送至印度加爾各答。1858年,四國代表與英法聯軍進入天津,與清廷談判,締結「天津條約」。翌年,四國代表到中國為天津條約簽字,清政府卻想要毀約。英法聯軍遂於1860年再度北上,攻入北京,侵入圓明園,大肆掠奪,並加以破壞。咸豐帝留下皇弟恭親王奕訴辦理交涉事宜,逃往熱河離宮。十月,簽訂「北京條約」。此條約可說是天津條約的延長,兩者可合併而談。 條約兩條約除賠款和割讓九龍外,主要內...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解釋宗教起源。《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一書,提出人類起始以「原初部落」方式群聚,此多配偶制(polygamy)組合,包含了一男、多女、及其子嗣。依弗氏精神分析理論,男孩生命早期對母親抱有性慾,此戀母情結|戀母情結為普遍存在的現像。父親有保護部落的能力,因此男性愛慕他,但也同時因父親與眾母親的關係而嫉妒他。兒子們瞭解獨力無法擊敗領導者父親,故合力予以殺害,之後以祭儀宴饗形式啖之,藉此將父親可怖力量納入己身。然而眾子之後背負的罪惡感,也使其強化對父親的回憶,並予以祭拜。超我便如此取代父親,形成內化的...
生態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不可逆的! <註1><註2> 生態消長的原則(1) 有一定次序之群聚改變過程,結果常可預期。(2) 由群聚改變物理環境。(3) 最終建立一穩定之群聚。 消長的過程先鋒群集→過度群集→巔峰群集(如:裸岩區的消長>>岩石((先鋒群集))→ 地衣→苔蘚→草本((過度群集))→灌木→喬木→ 森林((巔峰群集)) 初級...
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齡者組成的團體的認知影響,其中影響最強的往往是在學校同年齡朋友所組成的團體,彼此之間交往頻繁、時常群聚,青少年為使自己能融入該團體之中,常迫使自己和團體成員行為趨向相同,進而順服於該團體成員的價值與行為,而此種團體稱為同輩或同儕團體(peer group),而同輩團體是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在青少年時期,同輩團體的影響日益重要,甚至可能超過父母或教師的影響。註1 團體盲思(groupthink)團體盲思係指團體中相對較具權勢的成員過度專注於維持該團體內的一致性,而集體合理化可能的錯誤,忽略決策中其以為不重要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利害關係而結成的小團體。如:「結黨營私」、「狐群狗黨」。《左傳.僖公九年》:「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漢.桓寬《鹽鐵論.禁耕》:「眾邪群聚,私門成黨。」
蝴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管狀的口器,可以很方便的吸食。一般來說蝴蝶都是單獨棲息的,但也有些種類的蝴蝶,例如各種斑蝶,則喜歡群聚在一起,像是褐脈棕斑蝶就是其中一種。(註2) 數字蝶數字蝶生活在熱帶地區,牠們的翅膀呈現淡棕色。因為背後蝶翼上有很像阿拉伯數字88的花紋,所以又被稱作數字蝶。世界上大概有40種蝴蝶與數字蝶有親緣關係。(註2) 黑麥金斑蝶黑麥金斑蝶又被稱作是王蝶,牠們是昆蟲中著名的旅行家。其中最特別的是牠們因為食用馬利筋等植物吸取毒汁儲存在體內,所以當牠們的色彩不起作用時,牠們就會與敵人同歸於盡。(註2) 菜粉蝶菜粉蝶是生命力最旺盛,數...
樹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籽成熟時,樹鵲幾乎整天都在樹的四周圍團團繞著,在山區旅遊時,最能引起登山客注意的也是樹鵲。習慣以家族群聚所共同活動的樹鵲,在樹林上層飛行時,經常一隻接連一隻緩慢而上下起伏的飛,若領頭飛行的鳥撞入鳥網,跟隨在後的鳥隻也會一一的跌入網中。樹鵲的巢是以樹枝毫無章法的編成淺盤狀,形狀與藍鵲的相比則是稍小並且粗糙,但族群數量又比藍鵲來的多,顯然牠們不起眼的外型及沙啞的叫聲是逃避獵捕的最佳保障。<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樹鵲英文關鍵字:Dendrocitta formosa 參考書目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
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態上指同一個環境內,原有的生物群聚可以作暫時或永久的消失,而由另一新群聚所取代。其中的植物、動物相改變會逐漸趨於極盛期,此種交替的現象,即稱為「消長」。
蜂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蜂群聚在一起,形容人多而擁擠。[例]蜂擁而來、蜂擁而入
雞鳴狗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啼狗叫。形容鄉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雞鳴狗吠,達於四境。」也作「雞鳴犬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