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義和團起事,仇殺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義、奧八國共組聯軍,攻陷北京,史稱為「八國聯軍」。
趁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便。《紅樓夢》第七四回:「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生出別的事來。」《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宋卿又趁便講了些招安方法,果然把那些義和團招到京中。」
太平天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的權力漸漸開始產生了轉移。而這也使滿清的權力不再集中,地方要員影響力的擴大,如1900年爆發的義和團,東南各省單獨締結了東南互保協定。而如湘軍的私家軍隊,也成為後來地方軍閥起源。(註1) 參考書目註1 徐中約(2001)。中國近代史,頁226-234。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他的書中,對慈禧亦有諛詞,頌揚李鴻章的外交,對帝國主義是庚子國變的真正罪魁禍首缺乏認識,特別是對義和團的反帝本質沒有理解,描寫成一味燒殺搶掠的“匪人”,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庚子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時值庚子,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縱容包庇下,燒教堂,殺教士,拆鐵路,毀電線,並先後殺害日本公使館書記杉山彬和德國公使克林德。甚至對各國宣戰,引起英、美、法、德、俄、義、日、奧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史稱為「庚子拳亂」。也稱為「庚子之變」、「庚子之役」。
榮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837~1903)姓瓜爾佳,字仲華。清滿洲正白旗人。歷官大學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等職,甚為孝欽后所寵倚。戊戌政變後總統武衛軍;義和團之役,隨幸避難西安;事定回京,仍居要職。諡文忠。
惠州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發生義和團事件,國父命鄭士良在廣東惠州舉義。起義軍在惠州一帶轉戰二旬,連戰皆捷,據有數縣,卻因彈藥不濟而功敗垂成。這是國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義。
毓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號佐臣,生卒年不詳,清滿州正黃旗人。光緒間任山東巡撫,極力排外教,獎勵大刀會(即義和團)。後因教案屢起,調職山西,自稱義和團統領,妄殺教士教民,為清廷招致庚子八國聯軍之禍,開議和約時,外人堅請嚴懲禍首,遂伏誅。
勦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剿消滅。《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到他洞裡把逆苗盡行勦滅了,捉回馮君瑞,交與地方官。」《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其時義和團尚未到京,宋卿逢人便說這是亂黨,該早些發兵勦滅。」也作「剿滅」。
義和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廷中葉後的祕密組織。義和拳源於咸豐、同治年間的鄉團,本來是鄉民為抵禦外來侵略而習拳,後來逐漸演變為抵禦洋槍洋炮,詐言可以刀槍不入,原稱為「義和拳」。後改稱為「義和團」。參見「義和團」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