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俗、習尚。元.劉因〈隱仙谷〉詩:「山川含太古,風氣如未開。」《文明小史》第六回:「他們動不動的聚眾挾制官長,開了這個風氣,還了得!」
禮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基督教徒每星期日聚眾集會,對上帝敬拜的儀式。如:「這個禮拜天,你要不要到教堂去做禮拜?」
苗栗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13年李阿齊與羅福星等人被處死。(同註1) 東勢角事件1913年12月,賴來與數位歃血為盟的同伴聚眾攻擊東勢角支廳(為於今台中東勢),然不久後即戰死。本次事件共578人被捕,其中20人處以死刑。(同註1) 大湖事件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00),頁119-120。註2. 覃怡輝,〈羅福星抗日革命事件研究〉台灣大百科全書:苗栗事件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29&Keyword%E8%8B%97%E6%A0...
格殺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禮》一書相傳為周公所撰,記載了周代的官制。在該書《秋官.朝士》中提到「凡盜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漢代鄭眾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說:「如果有盜賊聚眾成軍,來攻打搶劫別人的村舍,殺害別人的家人,這些匪徒假如因此被殺,殺人者無罪。這就好像現行法律,無故侵入他人屋裡、強行登上他人之車、強迫他人犯法,如果因此被人格殺,殺人者無罪。」這就是「格殺無論」的典源,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殺凶惡的人不以殺人罪論。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慶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除了綁架、勒索、搶劫之外,這些人和鹽的走私有密切關係。 爆發十九世紀上半葉,淮北不斷受到洪水侵襲。一八五三年,黃河潰堤,離開了過去五百多年來一直占有的水道向北移。這次黃河改道帶來的水患,位淮北帶來致命的一擊,捻亂也在這一年發生。這些捻軍的領袖很多以前是鹽梟,而有私鹽販子組成的...
反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叛。《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命暐以書招喻垂及泓、沖,使息兵還長安,恕其反叛之咎。」《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為見蝗蟲為災,天下饑饉,遂結謀聚眾,在那鄆、曹、濮三州反叛。」
班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軍隊調回來,或指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書經.大禹謨》:「班師振旅。」《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收聚眾軍,把所獲糧草輜重,分賞將士,班師回新野。」也作「般師」。
知法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法律而故意犯法。《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你二位是有功名的人,誣告一個罪,硬出頭一個罪,聚眾一個罪,噪鬧衙門一個罪。知法犯法,這還了得!」
消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或消耗財物。《宋書.卷九四.恩倖傳.徐爰傳》:「比歲戎戍,倉庫多虛,先事聚眾,則消費糧粟。」唐.姚合〈答竇知言〉詩:「金玉日消費,好句長存存。」
嘯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嘯聚集。多指盜匪或賊寇以呼嘯聲聚眾集合。《新唐書.卷二一九.北狄傳.室韋傳》:「每弋獵即相嘯聚,事畢去。」《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嘯聚山林,權於此處藏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