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90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鼉科。長約二公尺餘,背部暗褐色,有六橫列角質鱗,具黃斑和黃條。腹面灰色,有黃灰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四足,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趾具蹼,穴居於池沼底部,以魚、蛙、鳥、鼠為食。為大陸地區特產動物,分布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帶。皮可製鼓。也稱為「鼉龍」、「靈鼉」、「豬婆龍」、「揚子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鷲鷹目。似鷹而小,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帶赤,捕食小魚。也稱為「雀鷹」、「鷂鷹」。
自投羅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據《樂府詩集.卷三九.相和歌辭一四》引)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1>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注解〕 (1) 鷂:音|ㄠˋ。猛禽,似鷹而小,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帶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雀形目。形似烏鴉,尾長大約六寸。背部黑色,肩、腹、翼皆白色。叫聲吵雜,古時以鵲的叫聲為喜兆,故稱為「喜鵲」。今為燕雀類鴉科大型鳥類的通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部彎曲的。如:「彎腰駝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劍尾目。體分頭胸部、腹部和尾劍三部分。頭胸部呈馬蹄形,為深棕青色,背部隆起。背甲後方兩側向後突出,其腹面每邊各有六枚刺。有一對複眼和中單眼一個。尾柄尖細,呈細長的三角形。口周圍有五對步足。腹部具有六對附肢,第一對為扁平的生殖蓋板,生殖孔開口於內面,其餘五對附肢形成腮。春夏季在沙灘上繁殖。鱟於古生代即已出現,與蠍、蜘蛛和已滅絕的三葉蟲近緣,是一類活化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一種候鳥。鳥綱涉禽類雁形目。頭小,頸長,無後趾。外形似雁而略大,背部羽毛有斑紋。不善飛翔而善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彎曲的背部。如:「佝僂」。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病僂,隆然伏行。」
烏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身體呈扁形,背部有長圓形硬殼,黑褐色。有花紋,頭尾及四肢皆可縮入甲殼內。趾有蹼,能游泳,生長在湖泊、河川中,以雜草、小動物為食。甲殼可以入藥。也稱為「王八」、「元緒」。
蜻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稱之為蛻皮,一般幼蟲大概會在水中蛻去10-15次的皮。等到幼蟲蛻皮完成後,幼蟲會爬出水面,此時牠的背部就會裂出一條縫,而蜻蜓就會慢慢在縫中脫離,並且留在原地,等潮濕的翅膀便乾後,就會奮力地往天空飛去囉。(註1) 退化的足蜻蜓的3對角都很細弱,因為牠們主要是靠飛行來進行一切活動,腿和腳的功能已經逐漸退化,不能走了。但其實蜻蜓的腳還是有功能的,牠們腳上都還有鋒利的鉤刺,這些小鉤刺可以幫助牠們在空中捕食活動時,能夠騰空抓住其他飛蟲,使得飛蟲難以逃脫。(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蜻蜓英文關鍵字: dragonfly 參考書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