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21.8174 ms
共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不虛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春秋時邾國,地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5) 孟嘗君:指田文,戰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
|
名不虛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春秋時邾國,地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5) 孟嘗君:指田文,戰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
|
受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侮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受辱是我們六人在一起的,你千萬不可自尋短見。」
|
任勞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賜,賞賜及賂遺訾一萬萬。 〔注解〕
(1) 顯:石顯(?∼西元前32),字君房,西漢濟南人。少坐法腐刑,為中黃門。宣帝時為中書僕射。元帝時為中書令,結黨營私,殺害忠臣。成帝時失勢,後免官歸鄉,中途不食病死。
(2) 後宮:嬪妃所居之處。
(3) 財:裁斷。通「裁」。
|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謬不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繼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
|
名不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春秋時邾國,地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5) 孟嘗君:指田文,戰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
|
宮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去勢、女子幽閉的刑罰,與墨、劓、剕、大辟並稱五刑。《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也稱為「腐刑」。
|
報任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漢代司馬遷答覆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馬遷在文中極力剖陳自己因李陵事而受腐刑之辱,而忍辱不死,全為完成《史記》;並反覆表白不能進言的苦衷。文氣抑鬱憤懣,充滿情感,甚為動人,故能傳頌千古。
|
肩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賜,賞賜及賂遺訾一萬萬。 〔注解〕
(1) 顯:石顯(?∼西元前32),字君房,西漢濟南人。少坐法腐刑,為中黃門。宣帝時為中書僕射。元帝時為中書令,結黨營私,殺害忠臣。成帝時失勢,後免官歸鄉,中途不食病死。
(2) 後宮:嬪妃所居之處。
(3) 財:裁斷。通「裁」。
|
奮不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但見他「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認為李陵孝順、講信用、有義氣,對下人也很好,並且出生入死,為國家的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