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71 ms
共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氨。氨可以用來做製冷劑,用氨製冷傳熱性能好,溫度範圍廣,可以達到較高的熱力效率。而且氨既不會破壞大氣臭氧層,也不會產生溫室效應,是一種環保的製冷劑。(註1) 博施與哈伯由這兩名德國發明家發明了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氨的工藝,使廉價的肥料成為可能並最終推動了全球糧食產量的提高。哈伯法是世界最為普遍,被工業上大量採用的氨氣製造法。它利用氮和氫為原料,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氨。(註1) 鑒別陰陽離子鑒別未知的化合物中的陰離子,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在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有色沉澱,就說明溶液中含有鹵...
|
溫室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太陽輻射以短波型態進入大氣,部分反射回大氣、太空,其餘被地面所接收。地面接收短波輻射之後,再以長波輻射方式散逸出去。由於大氣中的水氣、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甲烷、氧氣等溫室氣體,具有選擇吸收性,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將能量截留下來,造成地表保暖作用,從而使得平均溫度上升,此稱為溫室效應。工業革命以後,人口增多,工業化快速發展,使得溫室氣體增多,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暖化問題也因此更趨嚴重。隨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下部有增強趨勢的變暖現象。大氣層容許很大一部分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輻射線到達地表...
|
太陽輻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向四周放射的電磁波和粒子。地球大氣上界所接受的太陽輻射量隨時間和地點而有不同,尤其與太陽表面的黑子活動強弱有關。太陽輻射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會被大氣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水氣所吸收。其在地球上的分布為決定各種天氣變化的主因。
|
供水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液態氯,通常在進行其他的水處理之前先使用,並在把水送往用戶之前再使用它作最後的處理程序。某些水廠則以臭氧和紫外線作為消毒劑。以洲別而論,90年代可獲飲水供應之人口比例分別為:非洲62%,亞洲8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85%,西歐、北美幾達100%。其中南亞擴展供水範圍,並監測水質,成效最佳;西亞的區域差異很大,如黎巴嫩、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市之供水比率,便遠優於葉門、阿曼等國。撒赫爾地區因水資源管理能力不足,加上戰爭衝突、難民、愛滋病等,供水成效最差,加上飲水污染和衛生條件不足,也導致兒童死亡率升高。就城鄉而論,...
|
平流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圈垂直分層之一,下限為對流層頂,上限為離地約五十公里高度的平流層頂,層內空氣主要為水平運動,故稱為「平流層」。平流層又分為下平流層和上平流層。下平流層早年被稱為「同溫層」,利於飛行;上平流層由於集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能量(臭氧隨高度濃度減少),而使氣溫隨高度而緩慢增加。
|
紫外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何謂紫外線(註1)2 紫外線係數(註2)2.1 紫外線輻射(註3)2.2 參考文獻 何謂紫外線(註1)太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太陽光根據波長由短而長可概分為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等,其中看不見的紫外線在通過大氣層時,由於臭氧等氣體的吸收收使得到達地面的強度不致造成人類健康不良影響。但由於高空臭氧層受到人為排放汙染物的破壞而減少,導致地面紫外線強度的增加,因而在晴朗無雲的天氣時,過度曝曬可能對人體有不良影響 紫外線係數(註2)1.當太...
|
可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以知道,可據他事推想得知。[例]由臭氧層破洞愈破愈大的事實看來,可知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之大。
|
輻射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中心出發,以直線形式向四周散發的射線。如光線、熱線、放射線等。[例]臭氧層阻隔了大部分有害的輻射線,使生物不會直接受害。
|
氟氯碳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碳氫化合物中部分的氫被氯、氟置換後的化合物。一般使用於冰箱與冷氣機的冷媒、噴霧劑、發泡劑等。若散布至大氣中,受日光照射,會分解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層。故蒙特婁議定書中協議,各簽約國應逐年遞減使用,至西元兩千年已全面禁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