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有一個X染色體及一個Y染色體,分泌較多的睪丸素酮,男性生殖器官包括陰莖、睪丸與輸精管等。而透過這類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 (2)社會性別在不同的社會中,對應個別所處的環境對於性別(生理上的)的期待,自然會有其不同的文化型態,因而具有不同的性別期望、角色與互動的存在,因此可以說社會性別是源自於社會化,是社會給予給男性和女性自社會所建構的非生物特質。註2例如:男性要堅強、勇敢,而女性則應該溫柔、文靜。這種從心理學或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由後天的教養學習所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與面貌,此即所謂的「社會性別」,又稱「性別氣質...
經驗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由英國人洛克系統性的闡述。洛克主張人的心志原本是空白的表格,而是經驗註記其上。這種主義否定了人擁有與生俱來的觀點或不用藉由經驗就可以獲得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經驗主義並不主張人們可以從實務中自動地取得知識。根據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經由感受到的經驗,必須經過適當歸納或演繹,才能鑄成知識。在哲學發展上,經驗主義一直和理性主義作為對比。理性主義認為大部分的知識是歸咎於感覺上的獨立思考。無論如何,這種對比已被視為過於簡單化,因為近代的歐陸理性學者也倡導利用科學方法去取得實際經驗;而洛克也認為超自然的知識(如宗教神學)必須單獨藉由...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我-自我-超我的系統,提出了系統的潛意識理論。認為:本我是潛意識的結構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營,它與生俱來,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識的結構部分,處於本我與外界之間,根據外部世界的需要來活動,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則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內在的道德檢察官,為人格發展的最重要部分,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這3個系統錯綜復雜,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各種行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其欲望,超我則要求自我將欲望壓抑下去,自我則調和兩方面,依照現實環境,采取適當措施。 心理防衛機制 佛洛伊德認為自我為解決超我與...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饑餓、生氣、性慾等;此字為佛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的目的在於遵循享樂原則,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 自我心理學上的自我(ego)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儘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這裏,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
助人三階段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上的改變歷程。此模式包含三個階段:探索、洞察、行動階段。 三階段模式的假設1.決定論基因決定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環境的正向或負向因子可以協助或阻礙潛能的發展;早年經驗發展出的依附、自尊和防衛,是人格形成的基石。2.自由意志在基因、過去經驗和外在環境的限制之下,個體仍然可以對自己的生命課題做出選擇。如果人們可以對自己的成長背景、需求和慾望有所洞察,可以強化自由意志。3.情緒、認知、行為三者是人格的重要要素,相互交織,彼此結合運作,互相影響。 三階段模式的意涵 探索階段助人者和個案建立支持性、治療性的關係,讓個案表達...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卓越並非指超越別人,而是要追求個人本身的完美。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是生命的基本現象,且是與生俱來的。3.自卑情結:人們可能對自己某一方面有不滿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自己認為不滿意,正好可以激發努力求進步的動機。形成自卑感的因素很多,童年經驗、身體缺陷、能力不足等,都可能產生自卑感。但個體會產生補償作用,可是若補償不當,即可能形成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有自卑情結者,可能有兩種行為反應,一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而不敢面對現實,形成退縮反應,另一種是極度努力尋求另一方面的滿足,來藉以...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性與性別方面多種差異的存在,並思考其他的社會差異,如種族、年齡等在性別上的表現。性別角色的形成並非與生俱來,性別刻板印象與表現是社會化的結果。而所謂的「性別平等」不是指爭奪「權利」與「義務」的平等,而是要爭取「立足點」的平等,減少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以促使兩性的和諧相處。資料來源: 國民教育社群網目錄1 基本理念2 課程目標3 分段能力指標3.1 1.性別的自我瞭解3.2 2.性別的人我關係3.3 3.性別的自我突破4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5 參考資料6 女權主義6.1 女權歷史6.2 女性主義者6.3 女權運動7 同性...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習領域4.6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4.7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4.8 生活課程中 基本理念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靈是知識的來源,而賦予活力;換言之,他不僅以感官經驗來詮釋知識,使得探求知識的方法,更俱活潑。他以與生俱來的先天論的觀點,再加上自笛卡兒時代以來即已失去地位的柏拉圖學說,來解釋知識。 關鍵字中文:康德英文:Immanuel Kant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46-47。五男圖書出版公司
溝通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ce),而非語言結構的熟練度(mastery of structures),其主要論點是人類擁有「與生俱來」語言系統的知識,包括文法、字彙及組合正確句子的能力(林素娥,民89)。這讓英國的語言學家們對於語言教學所要培養的能力有了更豐富的看法,並開始質疑結構主義者或是只注意變形語法者,如Chomsky。此時的學者認為語言教學的重心應該擺在建立學生的「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上,而非只注重語法結構的訓練。  美國語言學家們也表示,語言的獨特性與多變性不是用幾個結構性的理論就能籠統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