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禍生蕭牆,元旦災來,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02.明.沈鯨《雙珠記.第四四齣》:「我爹爹被人誣陷呵,狐媚妄侵,鵰喙交攻,驀地禍生蕭牆。」
倚老賣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奉聖旨而興建,象徵著楊家對於朝廷社稷的功業。王欽若想藉此種羞辱,騙回駐守在瓦橋關的楊六郎,然後將他誣陷殺害。面對清風樓被拆,佘太君雖然十分感嘆,但仍修書給兒子六郎,要他切勿回京,以免中了奸人之計。六郎不聽勸阻私自離開,回京後果然被捕。忠僕焦贊一怒之下,殺了謝金吾,結果也被逮捕。六郎的岳母得知女婿被陷害,便入宮面見皇帝為六郎平反。此時一名金國奸細被抓,從他身上找到一封書信,揭穿了王欽若實為金國奸細的真實身分。皇帝遂下詔將王欽若斬首,並褒獎楊家,重修清風樓。在第一折中,謝金吾奉假詔書前來拆毀清風樓,遭到佘太君的制止,謝金吾不但不懂得敬老尊賢,還口出狂言,說:「妳這個老太婆,真是不知好歹。我本來不...
東窗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貧力學。宣和年間從軍,屢破金兵,復國有望,然因宰相秦檜力主和議,於是一日內連降十二道金字牌,召還,誣陷「莫須有」的罪名而死於獄中。孝宗時復其官位,諡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諡忠武。有《岳武穆集》。 (3) 謀:策畫,計謀。 (4) 厲聲:語氣嚴厲。 (5) 得請於帝:指請准於天帝,來要秦檜之命。 (6) 秦:宋人,生卒年不詳,秦檜之子,本為秦檜妻兄與婢妾所生之子。官至少師。秦檜死後,秦亦被廢。 (7) 方士伏章:方士,研究神仙、祈禳等法術的人。伏章,方士名,宋人,生卒年不詳。 (8) 荷:音ㄏㄜˋ,扛,此處為穿戴之意。 (9) 太師:職官名。三公之一。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桑柔》瞻彼中林,甡甡1>其鹿。朋友已譖2>,不胥以穀3>。人亦有言:「進退維4>谷5>。」 〔注解〕 (1) 甡甡:音ㄕㄣ,同「莘莘」,眾多並行的樣子。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陷。 (3) 不胥以穀:不能相勉於善。胥,音ㄒㄩ,互相。穀,音ㄍㄨˇ,善。 (4) 維:語助詞。 (5) 谷:窮。比喻處境困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誣陷、陷害。如:「誣蔑」。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莽視其為眼中釘,亟欲除掉他。於是他勾結與翟方進私交甚篤的丞相議曹李尋,捏造了並未發生的天文異象,誣陷翟方進,說這是因為他身為丞相卻沒有善盡輔政的責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達天聽使然。成帝未詳加調查就下詔嚴加責備,翟方進迫於無奈,引咎自殺。朝中大權從此落入王莽手中。成帝知道翟方進的死訊後,問心有愧,便下令厚加撫恤。這個舉動引來與王莽勾結的朝臣杜業的不悅,便上書進諫,說翟方進當權之時,作威作福,結黨營私,排擠賢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以儆天下,不宜賞賜厚葬。出現「假公濟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出現「假公濟私」的書證如元...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中寫林冲因遭到誣陷,刺配滄州,終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典出《水滸傳》第一一回。後用「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狄仁傑繼續專心讀書,沒有受到影響。後來狄仁傑以明經舉第,出任為汴州參軍。但是他上任不久,就被其他官吏誣陷,由黜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
體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鍾會被殺,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在被殺之列。師纂平日為人,個性急躁,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所以死狀極慘,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膚沒有一處是完好的。後來「體無完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傷慘重。亦用來比喻遭人批評、駁斥得一無是處,面目全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