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獨有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黃鈞宰《金壺七墨.浪墨.卷七.諂媚》:「吠犬侍郎可與洗馬御史為對,此等諂媚之法,乃無獨有偶如此。」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1>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2>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注解〕 (1) 林甫:李林甫(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合、偏袒。如:「阿附」、「阿私」、「諂媚阿諛」。《孟子.公孫丑上》:「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阿有罪,廢國法,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巧言善辯、諂媚。如:「佞諂」。《史記.卷一二五.佞幸列傳.韓嫣》:「嫣善騎射,善佞。」
不為五斗米折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為微薄俸祿卑躬屈膝的諂媚奉迎。語本《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1>乎王之不智2>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3>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4>至矣,吾如有萌5>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解〕(1) 或:通「惑」,疑惑。(2) 不智:不聰明。(3) 暴:音ㄆㄨˋ,同「曝」,曝晒。(4) 寒之者:比喻阿諛諂媚之人。(5) 萌:啟發。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卑躬屈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身下跪去奉承別人。形容對人諂媚阿諛。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而猶不能免。」也作「卑躬屈節」。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這種行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後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燒到,就覺得安,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來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不亢不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尊自大,也不低聲下氣,以諂媚於人。比喻對人的態度恰合身分。如:「杜先生為人正直,待人接物不亢不卑,因此深受朋友們敬重。」也作「不卑不亢」、「不抗不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