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媚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諂媚的姿態。如:「瞧他那副媚態,真噁心!」
趨炎奉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嘆。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方正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正直,不逢迎諂媚。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二.夢幻許昌》:「嘉定有老儒,名朱綱,為人方正不苟,頗信佛老之說。」也作「方正不阿」。
承顏候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承他人臉色行事,亦有阿諛諂媚的意思。《魏書.卷四二.寇讚傳》:「畏避勢家,承顏候色,不能有所執據。」《陳書.卷六.後主本紀.史臣魏徵曰》:「佞諂之倫,承顏候色,因其所好,以悅導之。」
舐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阿諛諂媚之徒的無恥行為。《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隋書.卷五七.盧思道傳》:「皆如脂如韋,俯僂匍匐,啖惡求媚,舐痔自親。」
趨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巴結、媚諂、奉承、討好、趨附、獻媚、諂媚、諂諛
溜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奉承。如:「此人極善溜鬚,你要多加提防。」
善巧便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巧詭詐,逢迎諂媚。唐.陳鴻《長恨傳》:「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狐媚猿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狐般善於諂媚,如猿般善於攀爬。比喻不擇手段的追逐名利。如:「君子當抗懷千古,而不屑於狐媚猿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