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赤手空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為禽2>;要離無水,不能遂其功。世言強楚勁鄭,有犀兕之甲,棠谿之鋌也。內據金城,外任利兵,是以威行諸夏,強服敵國。故孟賁奮臂,眾人輕之;怯夫有備,其氣自倍。況以吳、楚之士,舞利劍,蹶強弩,以與貉虜騁於中原?一人當百,不足道也!夫如此,則貉無交兵,力不支漢,其勢必降。此商君之走魏,而孫臏之破梁也。」 〔注解〕 (1) 專諸:春秋吳堂邑人,生卒年不詳。曾為吳公子光刺吳王僚,事成後為僚左右所殺。 (2) 禽:通「擒」,捕捉。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周語上》)。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周邊民族的歧視﹐帶有明顯的大漢族主義色彩。孔丘作《春秋》﹐提出了“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點﹐夷夏之防理論作為儒家的政治主張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這一理論在中國的不同歷史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當華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時﹐夷夏之防的思想激勵了華夏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推動他們積極進行反侵略鬥爭﹐捍衛華夏文明。當華夏民族處於優勢的時候﹐則往往產生大漢族主義。
宴安鴆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逸樂無異飲鴆自殺。《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也作「燕安鴆毒」。
親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密、親熱。《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國語.楚語下》:「合其嘉好,結其親暱。」也作「親昵」。
肺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心腹。《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並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也作「肺府」、「肺附」。
欣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喜悅。《左傳.哀公二十年》:「諸夏之人,莫不欣喜。」《三國演義》第八回:「布欣喜無限,頻以目視貂蟬,貂蟬亦以秋波送情。」也作「欣忭」。
不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不上。《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紅樓夢》第四四回:「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也作「不及」、「不若」。
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統治天下的帝王。古代認為帝王乃受天命而有天下,所以帝王為上天的兒子,稱為「天子」。《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天子,天下之主。」
用夏變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夏的文化影響外族。《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耗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耗淨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鮮卑傳》:「當復徵發眾人,轉運無已,是為耗竭諸夏,并力蠻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