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錯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中,將整齊勻稱的句子,增加或減少字數,使的句子參差不齊。(註二)如:《戰國策‧齊策》:「齊人有馮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高枕而臥注音︰ㄍㄠ ㄓㄣˇ ㄦˊ ㄨㄛˋ漢語拼音︰gāo zhěn ér wò釋義︰猶「高枕無憂」。見「高枕無憂」條。 01.《戰國策.齊策四》:「(馮)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源) 02.《戰國策.魏策一》:「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源) 03.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三.公直》:「公若盡殺諸弟,不知矣;如獨殺襲秀,恐明公不得高枕而臥。」 參考詞語︰安枕而臥注音︰ㄢ ㄓㄣˇ ㄦˊ ㄨㄛˋ漢語拼音︰ān zhěn ér wò釋義︰猶「高枕無憂」。見「高枕無憂」條。 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忘記。通「」。《禮記.大學》:「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漢書.卷一○○.敘傳上》:「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諠,忘也。」
彈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鋏,劍把。戰國時代齊國人馮,因家貧而要求在孟嘗君門下當食客,起先不受孟嘗君重視,而以粗食待之,馮乃倚柱彈劍,高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乃依其要求而給予較好的待遇。事見《戰國策.齊策四》。後因用以比喻因處境困苦而有求於人。宋.蘇軾〈浣溪沙.門外東風〉詞:「山頭回首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清.朱彞尊〈青玉案.清秋滿目〉詞:「青州從事須沉醉,稷下雄談且休矣!回首吳關二千里,分明記得,先生彈鋏,也說歸來是。」
高枕而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高枕無憂」。見「高枕無憂」條。01.《戰國策.齊策四》:「(馮)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源)02.《戰國策.魏策一》:「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源)03.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三.公直》:「公若盡殺諸弟,不知矣;如獨殺襲秀,恐明公不得高枕而臥。」 
萱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母親的居室。見《詩經.衛風.伯兮》唐.孔穎達.正義。後借指母親。宋.葉夢得〈再任後遣模歸按視石林〉詩四首之二:「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也作「堂萱」、「堂」。
萱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萱草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Hemerocallis fulva Linn.英文名:Orange Daylily,Fulvous Daylily別名:黃花萱草、金針花、金針、宜男草、忘憂草、黃花菜、一日百合、草、川草花、丹棘、療愁、單棘、鹿劍、遺忘花、萱萼、本忘草等植物分類: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屬(Hemerocallis)(註1)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中國、日本、西伯利亞及東歐等地區花色:紅、黃、白、橙、褐、藍、粉紅...
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狡兔三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時,有一個叫馮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的用心。這時馮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
切瑳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切磋琢磨」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1>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兮。 〔注解〕 (1) 匪:通「斐」,文采華美。
三窟狡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狡兔三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時,有一個叫馮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的用心。這時馮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