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的巨著,呂不韋自然非常得意。書成之後,便把它放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城門口,同時懸賞千金,邀請各國諸侯、謀士、學者來閱覽。如果閱後發現書中某處可以改動一個字的,無論是誰,就可以得到千金重賞。這樣,好像呂不韋是誠意地重視別說的意見而願意接受刪改的,實際上,他不過藉此炫耀而已。以當時呂不韋的權勢,即使有人看出錯誤,也不願意貪得千金而自找麻煩的。因此,「呂氏春秋」也就始終沒有改動一個字。這次懸賞的舉動,使呂不韋及《呂氏春秋》名揚天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擲地有聲、一字連城、字字珠璣、金章玉句。 相反詞驢鳴犬吠、禍棗災梨。 ...
百步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厲是戰國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導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貢獻我的所有智慧,只怕將軍不能信任我。今日項王一旦敗亡,漢王接下來所要對付的便是將軍。將軍不如保持中立,與兩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樣一來,不但將軍可保全自身,天下百姓也可免於戰禍。」然而韓信感念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加上他自恃有功,認為劉邦不會對付自己,也拒絕了蒯通的提議。韓信雖深諳兵法,卻不懂政治,不像張良、蕭...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捷足先登」原作「疾足先得」,見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據載,秦朝末年,天下苦於秦之苛政已久,各路豪傑紛紛起兵抗暴,爭奪天下。劉邦起於泗水,韓信是他的手下大將。韓信打敗齊王田廣後,被封為齊王,當時擁有的武力比劉邦還要強大,謀士蒯(ㄎㄨㄞˇ)通於是勸他背叛劉邦,暗通項羽,將來再自立為王。當時韓信並沒有接受蒯通的建議,反而是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心,後來藉機將他貶為淮陰侯,使韓信心有不甘,才暗中聯絡另一大將陳豨(ㄒㄧ),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此削弱袁紹的兵力。後來,韓馥的屬下麴義造反,他出兵鎮壓失敗,袁紹想藉機和麴義結盟,共同對抗韓馥。但謀士逢紀卻勸他說:「要做大事,必須要有更多的資源。冀州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建議袁紹鼓動北方的公孫瓚帶兵南下,韓馥一定嚇得手足無措,再派人去向他遊說,分析目前情勢對他不利,而袁紹有才幹,不如把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果真韓馥聽了說客的話,答應將冀州讓給袁紹。韓馥的部下聞訊趕緊勸阻說:「我們冀州雖地處偏遠,但也有百萬兵力,糧食夠吃上十年,袁紹算什麼!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我們,還得『仰我鼻息』,靠我們支援才能存活,像個嬰兒一樣,...
燃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眉之急」,拿出來變賣。知道這件事後,李開先內心非常感動。另外在許多成語詞典中都引了三國時代,吳國謀士張昭取笑諸葛亮的一段話。說孔明平日自比古代名相管仲、大將樂毅,可是當劉備落難,有「燃眉之急」的時候,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段文字雖不見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卻可以拿來當做「燃眉之急」的用法參考,所以附載於此。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壁清野」是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設施可用。典源出自《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荀彧》。書中記載曹操打算攻打徐州,謀士荀彧勸阻說:「昔日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時,是先保住關中;光武皇帝劉秀平定天下時,是先占據河內。他們深根固本,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最後能夠獲得成功。現在您占領的是軍事要地,如果不先安定下來,要如何深根固本?而且徐州現在正在收割,一定會堅守壁壘,並將郊野上的糧食收光,如果我們攻不下城池,又沒有糧食,我方的處境就很危險了。」曹操聽了荀彧的話後,就取消攻打徐州的計畫。後來「堅壁清野」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無法長期占領...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第五四回敘述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爭霸權。吳國周瑜獻計,劉備喪妻,要孫權招備為妹婿,蜀國謀士諸葛亮將計就計,派人前去吳國說合親事,結為盟國,孫權答應了。請劉備前去吳國完成婚事。劉備怕有詐不敢前去,諸葛亮便說:「主公您不必擔心,我有三個妙計,交給趙雲去辦就好了。」於是偷偷跟趙雲說:「你保護主公去吳國,這裡有三個錦囊,裡面有三條妙計,到時依次執行。」後來「錦囊妙計」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以比喻預先規劃以應付意外、解決危急的有效方法。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例句 出處 《老子》第三十六章有這麼一段話,「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貴族魏桓子拒絕了另一貴族智伯的索地要求,謀士仁章勸他還是給的好。仁章認為:智伯在得到土地後,必然會更加驕橫,使其他貴族因懼怕他而互相團結起來,共同對付他,這樣他滅亡之日也就到了。仁章還引用《周書》上的說話:「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意為:想打敗他,姑且先幫助他;想從他那裡取得甚麼,暫且先給點他甚麼。)智伯在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