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nthera pardus (Linnaues, 1758)
大型貓科動物,底色為淺稻草色、灰黃色、到黃褐色、栗黃色都有,腹部白色;頭、喉、胸部有黑色小原斑,腹部有大黑斑,肩膀、背部、體側、臀部有黑點構成之圓圈狀花紋,圓圈中央無黑點,全身黑色的個體也非常常見,通常出現在潮濕濃密的森林;頭軀幹長91~191公分,尾長58~110公分,肩高45~78公分,雌性體重28~60公斤,雄性體重37~90公斤。
土耳其西部和阿拉伯半島到西伯利亞東南部、斯里蘭卡、馬來半島、爪哇、大部分非洲地區。
棲息各類有足夠遮蔽與食物的棲地,包括低地森林、山區、草原、灌叢、沙漠等,在喜馬拉雅山區部分區域與雪豹共域;夜晚活動,白天在樹幹上或有密植被的石頭上休息,視覺、聽覺、嗅覺都很好,善跑、能跳、也會爬樹、游泳,快跑時時速可達60公里,跳躍時高度可達3公尺,一躍的水平距離可達6公尺,但一天活動距離僅約1~2公里;食物包括中小型有蹄類,如羚羊、豬、鹿、水牛、猴、狒狒等,有時亦吃較小的獵物,如鼠、兔、鳥、甚至節肢動物,吃剩的獵物會帶到樹上暫放;族群密度約每20~30平方公里1隻,通常單獨活動,活動範圍8~63平方公里都有,同性之間領域互不侵犯,但雌雄領域可重疊;雌豹終年可生殖,發情週期平均46天,生殖間隔...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貓科(Family Felidae)
|
獵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貓科。體瘦腿長,最顯著的特徵是從眼窩至嘴角有兩道深黑色的淚紋。性情頗為溫和,古時印度的王公貴族常馴養,專為打獵時用。獵豹被公認為是目前短距離跑速最快的動物,時速可高達一百一十公里,可惜耐力不夠,只能跑三、四百公尺。現存的獵豹數量已很少,多分布於非洲地區。
|
豹紋守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blepharis macularius (Blyth, 1854)
全長約20~30公分;頭寬扁又大,具有可閉合的眼皮,身體胖圓型,體背面具大顆粒狀的疣鱗,原始的尾巴成環節狀,腳細長,趾爪小,趾下並無具吸盤作用的皮瓣,雄性個體具肛前孔,身體以黃色為底,上散雜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並於肩部到髖部有4條藍紫色的寬橫斑其中位於髖部者最窄,腹部白色。
由伊拉克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印度北部。
喜棲於乾燥到半乾的多石的荒漠區;地棲型,夜行性,白天則躲藏於岩石下或地下洞穴中,以蝗蟲、蠍子、蜘蛛及甲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當快跑時有撐起身體的習性;雌守宮會於地下挖洞築巢,每胎可產1、2個卵,約45~53大後孵化,幼體長約8.3~9公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
東方豹魴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ctyloptena orientalis (Cuvier, 1829)
體稍延長;頭寬短;吻扁。頭背及兩側均被骨板;體密被稜狀鱗。前鰓蓋骨棘向後延長可達腹鰭之上方。前二背鰭硬棘游離,第一棘長,可達硬棘基底的末端,第二棘則短小;胸鰭長,可達尾鰭基底;腹鰭胸位,具1硬棘,4軟條;尾鰭截平。無側線。體色多變化;通常上方黃褐色,下方淺褐色,頭及背部具深褐色或黑色的圓斑;胸鰭具深褐色小斑點及鰭緣具淺藍色波狀紋。
西自東印度洋,東迄夏威夷群島,北起日本,南至紐西蘭之海域。
底棲性魚類,外形與魴鮋魚(triglids)相似。雖然我們也稱它為「飛角魚」,實際上,其長而大的胸鰭並沒有滑翔的功能,反面是用來以交替移動的方式可在海底走動。一般而言,游泳的能力較弱,但危急時,可急速逃離現場。此外,可利用舌頜骨(hyomandibular bone)發出軋軋的聲音。
一般以底拖漁網捕獲,沒有經濟價值,皆做下雜魚處理。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豹魴鮄亞目(Suborder Dactylopte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豹魴鮄科或飛角魚科(Family Dactylopteridae),Flying Gurnards
|
豹死留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死後當有美名留傳後世。《新五代史.卷三二.死節傳.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作「虎死留皮」。
|
港灣海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oca vitulina (Linnaeus, 1758)
港灣海豹外形渾圓,無外耳,前肢短,末端有5爪,後肢趾間有蹼,游泳方式為左右擺動後肢,後肢無法向腹側前彎,在陸地上以腹部著地滑行。成年雄性身長1.4~1.9公尺,雄性體型明顯大於雌性,雌體成年後身長達1.2~1.7公尺。體表呈黑灰微棕色帶著斑駁的淺色斑點,有些個體身上有局部綠色或橘色斑塊,是藻類附生所造成的。
因地理阻隔形成大西洋及太平洋兩群,皆在北半球大西洋東岸從冰島到英國及法國沿岸;大西洋西岸從格陵蘭西岸到美國哈德遜灣,最南端的出現記錄是佛羅里達州北部;太平洋東岸從阿拉斯加到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太平洋西岸北從白令海南界為日本北海道。
港灣海豹棲息在島嶼及大陸沿岸,潮間帶礁岩,鵝卵石或泥質海灘,海邊浮木或碼頭,或浮冰上。有一項特殊的彎身動作,就是將頭抬高,胸腹著地,後半身向上抬起,一對後鰭向中央併攏,形成像香蕉形狀一般的背向彎曲。每年會固定在幾處海岸棲地聚集,形成數千隻的大群體,在岸邊打哈欠、睡覺、磨蹭身體或觀察是否有天敵入侵。求偶交配為一雄多雌,因在水中進行,難以觀察。換毛在春夏間進行,而母獸懷孕後,受精卵會延遲著床1.5~3個月,分娩在夏天,一胎1仔。幼兒出生數小時內即可在陸上行走和水中游泳,母獸以聲音辨識幼獸。哺乳期約4週,斷乳數週後母獸即可交配。食物主要是底棲魚類,包括玉筋魚,鯡魚,比目魚,以及頭足類,甲殼類。雄性在...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鰭腳目 (Order Pinipedia)
海豹科(Family Phocidae)
|
雲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雲豹(Neofelis nebulosa)1.1 爪和利齒1.2 特殊的獵捕方法1.3 食性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雲豹(Neofelis nebulosa)大型肉食性動物,屬於貓科動物,善於攀樹,體色呈黃褐色,身披雲塊狀斑紋,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原始闊葉林,但現今已以絕種。雲豹是台灣山林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動物,雖然近年來已無正式發現紀錄,但在許多民間...
|
臺灣雲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60-100cm,尾巴約五身體等長,體重11-23kg。
體型介於大型豹類與小型貓之間,名稱由其體側巨大塊雲狀黑邊花紋而來,身體為黃褐色,額頭至肩部與背部有數條黑色縱帶,四肢與額頭有黑色斑點,尾巴後半段有數條黑色環帶。犬齒相對頭顱比例為現生貓科動物中最長的,四肢相對身體則較短,腳掌寬大適合爬樹,體型與長全齒式於獵捕大型獵物。
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3/2,臼齒1/1;全齒數=30。
日夜皆可活動,晨昏較為頻繁,生性隱密,除繁殖期主要為單獨行動。在樹上活動及棲息能力甚強,並可倒吊在橫生樹幹上撲食樹下經過的獵物。以獼猴、山羌、山羊等中大型動物為主要獵物,並會獵捕穿山甲,其...
|
豹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隱居山林。唐.駱賓王〈秋日送侯四得彈字〉詩:「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摶。」
|
全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整體。《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郎》:「適領一藝,未窺全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