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貧民或急待濟者的勞力,從事建設、整修等工作,而發給他們工資,以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也稱為「工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濟給與。《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第五訪傳》:「歲飢,粟石數千,訪乃開倉給,以救其敝。」《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仍開發義倉,亟加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華富足。《文選.左思.蜀都賦》:「爾乃邑居隱,夾江傍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而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冬季裡以財物救濟貧民。如:「大夥兒慷慨解囊,熱烈響應冬義賣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濟用的款項。如:「這次水災的款,已由相關單位撥給災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捐款濟災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你送一百銀子去助,他不錯,一點劂鞶不做,完全一百銀子拏去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濟用的田地。《清會典.卷一七.戶部.尚書侍郎職掌五》:「有田,有蘆田。」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自從前兩年開了這個山西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強弩之末,我看不到幾時,就要停止的了。」
急公好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心公益,喜愛助人。《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此次由上海捐集鉅款,來晉濟,急公好義,已堪嘉尚。」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史.卷一二五.鐵哥列傳》:「散財聚民,古之道也。今平灤水災,不加恤,民不聊生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