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餘響遶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
走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四處遊走賣唱。如:「那位走唱藝人的美妙歌聲,終於得到賞識,發行了唱片。」
那卡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街賣唱。為日語ながし的音譯。如:「臺灣現在流行唱那卡西,事實上就是抱著手風琴走唱的意思。」
像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元時代的說唱技藝。一說指宋元時賣唱的女藝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社會》:「每歲行都神祠誕辰迎獻,則有酒行。錦體社、八仙社、漁父習閑社、神鬼社、小女童像生叫聲社。」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開煮迎酒候所》:「選像生有顏色者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豔色衫子。稍年高者,都著紅背子,特髻。」
綽酒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女在酒樓巡迴賣唱。《水滸傳》第三回:「這個哭的,是綽酒座兒唱的父子兩人。不知官人們在此吃酒,一時間自苦了啼哭。」也稱為「擦卓兒」、「擦坐」。
龍舟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曲藝。流行於廣東,乃水上渡船賣唱者演唱的曲謠。歌詞以七字句為主,內容多述民間傳說或社會新聞。現存有百餘種短篇曲子。
蜑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以賣唱為生的蜑族婦女。清.文廷式〈臨江仙.嶺表尋春〉詞:「一曲招郎才調好,閒聽蜑女琵琶。」
趕座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酒樓賣唱。《水滸傳》第三回:「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裡酒樓上趕座子。」
打酒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人在酒店中賞給賣唱妓女的錢。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來,筵前歌唱,臨時以些小錢物贈之而去,謂之『剳客』,亦謂之『打酒坐』。」
擦卓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女在酒樓巡迴賣唱。《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告公公,我不是擦卓兒頂老,我便是蘇州平江府趙正。」也稱為「綽酒座」、「擦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