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涯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祿大夫。徐陵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為宮體詩和駢文。當時國家的重要詔告文書,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漢族的接觸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被稱為「酋豪」或「洞主」,陳武帝在梁末時歷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職,久居嶺南,與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多有聯繫。所以陳武帝還在梁朝為相時,為鞏固在南方的統治權利,便命徐陵代為致書,邀請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_Spank_Out_Da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不需要再打孩子。」彼得紐渥(Peter Newell)「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反體罰政策相關文件的起草人「1979年瑞典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體罰的國家,瑞典政府認為教育民眾了解體罰的惡果和協助他們學習有效的替代方法是很重要的。而對於尚未全面禁止體罰的國家,『不打小孩日』提供了一個機會,讓關心此議題的組織和個人來提倡正面管教,並呼籲終止體罰。」瑪莉尼爾森(Mali Nilsson) 國際拯救兒童聯盟反體罰專案委員會主席「『不打小孩日』有助於將焦點放到極需關懷的兒童人權和需求上。只有在家和在學校感到安全,孩子的學習才有最佳的...
福至心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文獻記載,宋朝吳參政任職翰林學士時,常常起草典章制度呈給歐陽修看,歐陽修認為他寫得很好,因此開玩笑的說:「君福至心靈。」意思是:吳參政你運氣來時,思維突然變得靈敏起來。後來「福至心靈」就用來形容運氣來時,心思突然變得靈敏起來。
口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也稱為「口號」。
楊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號,風格激昂,以小說最為擅長。楊逵晚期因台灣光復後禁用日文,楊逵開始向女兒學國語,不久因二二八事件起草和平宣言入獄十二年,在獄中嘗試用中文發表創作,內容改以個人生活體驗為範圍,其中散文的成就最高。寫作特色:文筆寫實簡白質樸、充滿樂觀希望、創作類型多樣豐富、前期以小說最出色,後期以散文見長。 作品:《壓不扁的玫瑰》、《送報伕》、《春光關不住》、《鵝媽媽出嫁》、《四季紅》等等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sh2es.tnc.edu.tw/~young/index.html責任編輯:王上嘉
一枕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河,唐朝縣名,故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崔氏,在唐代為豪門大姓。 (6) 釋褐秘校:授予掌管典籍或起草文書之官。釋褐,古時新進士必在太學行釋褐禮,脫去粗布衣服而換穿官服。後比喻做官或進士的及第授官。褐,音ㄏㄜˊ。 (7) 應制:即應詔,奉皇帝的詔命。 (8) 起居舍人:職官名。即古代右史記言之職。 (9) 知制誥:職官名。唐宋兩朝專掌內命,典司詔誥的官吏。 (10) 出典同州:出任為同州刺史。典,掌管。 (11) 中外:朝廷內外。 (12) 徊翔臺閣:歷任尚書多年。徊翔,來往出入。臺閣,朝廷、廟堂,指擔任顯耀官職。 (13) 赫奕:光明顯耀的樣子。指官位高貴。 (14) 聲色...
司法審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知,實際上司法審查與解釋憲法為美國最高法院之重要權力。而美國司法審查制之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聯邦憲法起草者對政府權力過大可能對人民權利造成威脅之擔憂,以此為背景建立了美國憲法,且特意賦予司法機關違憲審查權等予以監督政府。而此一司法制度實際上最初於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馬歇爾審判「馬柏瑞控告麥迪森(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之判決及意見中建立。 參考書目註1:林光榮,<從司法獨立觀點論法官人事之制度>,2006。註2:彭懷恩(2001):《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頁236-239。 關...
草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起草
草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起草、擬稿。《論語.憲問》:「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脩飾之。」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用為理財之要”的方略。元豐四年,神宗又委任他為史館參撰,編篡五朝史綱。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為朝廷起草命令文告的官)。六年(西元1908)四月丙辰日,曾鞏六十五歲終於江陵府,次年葬于南豐源頭崇覺寺右。過了近二百年,到南宋理宗時,追謚文定,故後來又以文定公稱之。學術:本於六經,參酌司馬遷、韓愈之文章,長於議論。曾整理校勘戰國策、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曾鞏一生主要成就在於散文創作。他的散文平易簡樸,別具一格,文字語言謹嚴明潔;論事說理,平實透辟。如《寄歐陽舍人書》、《墨池記》、《救災議》、《越州趙公救災記》等篇,不但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