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24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告朔餼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天子在年終時,將來年曆書頒給諸侯,諸侯將它藏在祖廟中,每月朔日,以活羊告祭於廟,然後聽政。語出《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後比喻徒有形式或虛應故事。如:「現代人對於慎終追遠一事,大多抱著告朔餼羊的心態。」也作「告朔羊存」、「餼羊告朔」。
清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澈明淨。《荀子.解蔽》:「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唐.元稹〈西縣驛〉詩:「去時樓上清明夜,月照樓前撩亂花。」
2.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詩經.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3.精神清朗。如:「神志清明」。《淮南子.主術》:「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
4.聲音清澈響亮。唐.羊士諤〈郡中即事詩〉三首之一:「鼓角清明如戰壘,梧桐搖落似貧居。」
5.二十四節氣之一。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
祭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祖先。如:「祭祖是一種慎終追遠的善良禮俗。」
祠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祖先、先賢或烈士的廟宇或殿堂。[例]傳統建築中對祠堂的重視,可以顯現慎終追遠的精神。
清明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傳統節日。國曆四月五日。清明原是節氣的名稱,後來因與與寒食節相近,漸成為紀念祖先和祭祖、掃墓的節日。西元一九三五年國民政府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又因距冬至日約一百零六天,故稱為「百六」。也稱為「民族掃墓節」、「掃墓節」。
掃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拜打掃墳墓。[例]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的美德。
民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道德。《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疇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謝功勞。《梁書.卷三六.孔休源傳》:「慎終追遠,歷代通規;褒德疇庸,先王令典。」唐.楊烱〈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疇庸賞最,我有力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