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2.76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揖,請。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梁書.卷三九.羊侃傳》:「吾荷國重恩,當禀承廟算,以掃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說,開門揖盜。」《南史.卷八.梁簡文帝本紀.論曰》:「開門揖盜,棄好即讎。」
良藥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治病的藥,多味苦難嚥。比喻諫言多拂逆於心,但卻有益於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奮》:「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豎子不足與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小子不能和他謀劃大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三國演義》第三○回:「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
良藥苦口利於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能治癒疾病的藥,多苦口難嚥。比喻諫言多拂逆於心,但確有益於人。《三國演義》第六○回:「竊聞:『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刺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難聽、逆耳
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正直,用來規勸別人的話。[例]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毒藥苦口利於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攻毒治病的藥物,往往非常苦而難以下嚥,卻極具療效。比喻正直忠誠的批評,往往人不喜歡聽,但能使人改正缺失。《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疑鬼疑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多疑。《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個疑鬼疑神的時候,遇見了這等一個神出鬼沒的腳色,一番話說得言言逆耳,字字誅心,叫那安公子怎樣的開口?」也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
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逆耳、刺耳
直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陳述。《漢書.卷八五.谷永傳》:「疏賤之臣,至敢直陳天意,斥譏帷幄之私,欲間離貴后盛妾,自知忤心逆耳,必不免於湯鑊之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