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都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目的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后,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成王年小不懂事,還真的以為周公要搶權,便也不加挽留,讓他去了外地。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成王急得在宮中團團轉,不知如何才好。這時,一個大臣見了,說:「這...
誣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謠毀損他人名節或聲譽。《新唐書.卷一八一.列傳.李紳》:「湘素直,為人誣衊,大校重牢,五木被體。」也作「誣蔑」。
誹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詆毀、毀謗、中傷、造謠、誣蔑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宋元公身邊的親近侍臣、華貙為少司馬、華豋則流亡在吳國。多僚和華貙感情不和睦,所以多僚常在宋元公跟前造謠說華貙想要造反之類的話,於是宋元公便派人告知華費遂這件事。華費遂聽了,心想:「不如讓華貙離開宋國,避開這些流言吧!」華費遂就和宋元公一起想好計劃,打算讓華貙藉打獵為名,把華貙遣至孟諸。臨行前,因為華費遂和宋元公不僅擺下酒宴,並且送給華貙很多珍貴的財物,引起了華貙的疑心。於是華貙逼問多僚此事,多僚只好說出實情。華貙氣不過,但又不忍心殺害哥哥,原本下定決心出走。沒想到,正當華貙收拾好行李要見父親最後一面時,多僚竟然阻止父親...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所要的目標。 3.故事內容春秋戰國時,鄭桓公欲攻鄶國,桓公認為欲勝鄶國,需剷除其忠臣良將,便遣人造謠鄶國若滅,定賜良田,封爵位,更在鄶國城外設壇將其諸將之名以牲畜的血祭之,對天盟誓而埋之。鄶君不假思索,遣人將埋藏的祭物挖掘出來,誤信謠言,遂將其將殺之,終使鄶實力空虛,桓公見機不可失,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滅了鄶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無 相反詞 無 5.例句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見有人用借刀殺人來處理事情,這種人不結交也罷!
闢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造謠
含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血口噴人,含沙射影辨似: 「含血噴人」及「含沙射影」都有用言語中傷他人的意思。 「含血噴人」語義較重,且側重於誣蔑或攻擊;「含沙射影」側重於造謠,並含帶暗地裡之語義。 含血噴人 含沙射影 辨似例句 ○ ㄨ 他硬是~,指控經理涉入這件採購弊案。 ㄨ ○ 有什麼不滿,儘管挑明說,不須~,暗地造謠
捏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杜撰、假造、造謠、臆造、誣捏、偽造
光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氣、發怒。如:「老闆聽說有人在背後造謠,損害公司信譽,大為光火。」
激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言語或行動刺激他人,使其發怒。《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先激怒了眾人。又道:『不是俺造謠言,他此次到省裡去,定是算計咱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