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3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我有三件喜事,還外加一支寶劍。」孟嘗君問他說的是什麼,他說:「您有門下食客好幾百人,都沒人敢進諫,只有我敢,這是一喜;再者,我的諫言又獲得採納,這是二喜;進諫後可使您免於過錯,這是三喜。此外,登徒不願護送象床,他允諾:我如果幫了他的忙,便送我寶劍一把作為答謝。」孟嘗君問他是否收到寶劍,他說還沒有。孟嘗君不但要他趕快去把寶劍收下,還在門板上寫下:「能使我揚名、阻止我犯錯,縱然私下收受寶物的人,都請快來進諫。」  除了《戰國策》之外,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說的是:鬥伯比覺得...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從諫如流反義:固執己見,拒諫飾非,剛愎自用辨似: 「從善如流」及「從諫如流」都有接受別人意見的意思。 「從善如流」側重於接受好的意見;「從諫如流」側重於接受別人的規勸。 從善如流 從諫如流 辨似例句 ○ ㄨ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廣開言路,~,否則獨斷獨行,必將喪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禍。 ㄨ ○ 我們的長官,潔身自愛,~,只要有缺失,任何人進諫,都虛心接受。
臨渴掘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面臨災難才趕緊鑄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趕緊挖井取水,雖然緊急採取行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會更明白。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可接受句踐的求和,以免留下後患,但夫差志得意滿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但卻又是極為不祥,招來「傾城傾國」的禍害。而越王句越,忍辱負重,生聚教訓,發動大軍,圍困夫差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果然傾覆,句踐終於復興越國。後來「傾國傾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豔,可以帶來禍害。其實此一語...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載,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的大臣,聰慧過人,機警幽默,總是能妙語如珠,使人發笑,因此武帝很喜歡讓他在自己跟前調笑。但是,他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常以詼諧的語調向武帝進諫,當宮中有人得罪武帝時,他也會代為講情。對於他的人生觀,透露在訓戒兒子的一段話中:「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中「首陽」指的是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掌管國家典籍,雖在朝任官卻...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您的話,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不可廢除,您就收下吧!」魏絳也就遵循禮制,收下這些贈禮。後來此處所引的《書經》原文「居安思危」成為一成語,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樹下準備把牠射下。牠們三個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完全無暇顧及身後的危險。」吳王聽了,警覺到有許多國家正對吳國虎視眈眈,恐怕會利用吳國專力伐楚時乘隙進攻,於是便打消攻楚的念頭。由於這個故事,於是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與單...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外面。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跟著滅亡。有言﹕輔車(頰骨與牙床)相依,唇亡齒寒,所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相依關係。”結果虞國國君沒有聽從勸告,晉國在滅了虢國後,順便也滅了虞國。沒有嘴唇,牙齒就會受冷。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解釋唇齒共依存,關係密切,故引申國與國之間在地緣或利害一致,喪其一則另一亦受大害,甚至滅亡。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詞義 相似詞輔車唇齒、輔車相依、唇輔相連、息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