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9.2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遠景
高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富貴、勢位高的人。《書經.洪範》:「無虐煢獨而畏高明。」漢.孔融〈雜詩〉二首之一:「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
海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海洋自然科學、海洋資源與海洋相關法律,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從海洋出發,教育國民中小學學生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對生命、自然環境的尊重,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的特性,並塑造海洋人文、藝術的文化。分階段具體目標如下:(1)國小低年級具體目標:A.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B.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C.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D.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2)國小中年級具體目標:A.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
魅力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增加追隨者成功的經驗及機會。 魅力型領導的特徵自信:肯定自己的能力且對自己的判斷力有絕對的信心。遠景:提出比現況更好的理想化目標,如理想化的目標與現況的差距愈大,成功後會讓跟隨者認為非凡的遠景歸因於領導者的能力。有表達遠景的能力:用他人可瞭解的方式表達該理想。被認為是改革的代表人:魅力型領導者的行為被認為是激進改革的代表人,絕不是保守的現狀維持者行為不落俗套:從事一些被認...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玲的世界》鄭樹森編選。臺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陳炳良。臺灣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 《張愛玲評說六十年》子通、亦淸主編。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 《張愛玲硏究資料》於青、金宏達編。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 《張愛玲的文字世界》劉紹銘。台灣九歌,2007。ISBN 978-957-444-425-0• 《說不盡的張愛玲》陳子善編。台灣遠景,2001。ISBN 9573906678• 《浮花飛絮張...
舒國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間副刊」中他的剪報。 著作《生活筆記一九七七》中的〈人名索引〉,張照堂編,言心版。《讀金庸偶得》遠景1982年版。遠流1987年及1998年版。《台灣重遊》,1997年自費出版。遠流經銷。《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2000.12,遠流2000年版。 文學觀點舒國治說:「寫作像是生活的逃避,沒有在該做什麼事的時候做什麼事,可能,卻有些好處是這樣來的,如塞翁失馬,在轉角處卻得到別的收穫」。舒國治形容自己的寫作生涯,是在「莫名奇妙的時刻」開啟寫作歷程,並沒有刻意立志去強求要當作家,也不追隨常人所走的道路。關於創...
黃春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期 1956年《兒子的大玩偶》仙人掌 1969年;大林 1977年;水牛 1987年《兩個油漆匠》遠景出版社 1971年《鑼》遠景出版社 1974年《莎喲娜拉.再見》遠景出版社 1974年《小寡婦》遠景 1975年《我愛瑪琍》遠景
瞭望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眺望敵情或遠景狀況的高臺。如:「村中的瞭望臺已廢棄多年了。」《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又於南山威遠砲臺前環築月臺,亦置砲位於橫當之陰,及對岸蘆灣山,增建永安、鞏固二砲臺,沙角、大角並增建瞭望臺。」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語堂就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55年4月辭職,重回法國,寫成一部描寫烏托幫、充滿幻想色彩的小說《遠景》。1965年,年過70的林語堂攜家到台北定居。在台十年,他仍是我行我素,不入政圈,致力筆耕,撰寫短文一百八十餘篇。1972年10月,七十八歲高齡的林語堂編纂成一千八百頁的《當代漢英詞典》。1974年,他被推為國際筆會副會長,此前林語堂曾四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1976年3月26日,他因心臟病在香港去逝,終年八十二歲。林語堂腳踏中西文化,是我國最優秀的雙語作家之一。他為後人留下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
陳若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此一期間,她將在中國的耳聞目睹,寫了一系列小說《尹縣長》,1976年由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她以當事人身份來寫,轟動一時。1979年應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中心之聘,移居美國。1979年底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1980年1月8日,陳若曦由美返台,帶著一封旅美學者、作家簽署的信函面呈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表達海外學人對此事件的憂心,為高雄事件之民運人士求情1983年出任柏克萊加州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客座講師。1985年五月於北京會見胡耀邦。1989年創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並當選首任會長。1994年應《星期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