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如流星般疾速。《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晉.潘岳〈世祖武帝皇帝誄〉:「羽檄星馳,鼓日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周、周邊的大小長度。如:「周圍」、「外圍」。《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以其之長為之甬長,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道旁有空樹一圓,出地尺五,圍大五尺,中貯水一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即「」,銅製,形似鐘而狹長,為古代軍中使用的樂器之一,行軍作戰時可用來調整步伐或收兵。《文獻通考.卷一三四.樂考七.鼓吹》:「然錚一也,特其名異也。」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情境中來進行,以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文字作為教材,並以「溝通」及「意義」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沈添,1991)。  全語文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哲學觀,尊重孩子的學習自主權及能力,強調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下,透過有目的的聽說讀寫及各種策略來學習不可分割的語文,就是主張語文的學習要有完整的意義及情境,先學整體,然後再從整體到部分;並統整各學科經驗。全語教師與孩子共同規劃課程,組織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建構有意義的學習。(黃雲溎,2002) 全語文的理論架構(引自黃雲溎,2002)語言學習是整體的:全語文主張使用文學作品為課...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烽火連天」係由「烽火」及「連天」二語組合而成。 「烽火」是古代邊防據點用來報警的煙火。《史記.卷四.周本紀》:「有寇至,則舉烽火。」意思是說有外敵來犯,就燃起報警的煙火。 「連天」是與天空相連的意思,《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記載,王莽百萬軍隊逼近昆陽,將昆陽城包圍數十重,列營百餘座,一時「埃塵連天,鼓之聲聞數百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烽火連天」,比喻戰爭接連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行軍時用以節制隊伍行進步伐的樂器。《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鐲節鼓。」漢.鄭玄.注:「鐲,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
駭浪驚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於是迅風興濤,鼓若雷;旌麾翳日,飛雲天迴。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1>,馳駭浪而赴質2>,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荼,茅草的白花。如荼如火指像荼那樣白、像火那樣紅。語本《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比喻軍容壯盛浩大。後亦形容事物的熾烈興盛或景況的繁盛熱鬧等。清.查慎行〈人日武陵西郊閱武〉詩二首之二:「如荼如火望中分,鼓角鐃一路聞。」也作「如火如荼」。
點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古時賣香油者敲的一種銅製的。形狀圓而有柄,俗稱為「點子」。
司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宣揚教化、頒布政令時擊鐸警眾,故稱主持教化的人為「司鐸」。《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也稱為「秉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