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63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渠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工開鑿的運渠,既可灌溉,亦可舟運。全國運渠網最密處在長江三角洲。
廣通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河名。隋文帝楊堅所下令開鑿,從大興城(今陝西長安)向東到潼關,連接黃河,目的在便利關東的漕運。為隋朝所開的五條運河中,唯一為東西走向的運河。
佩特拉古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佩特拉古城佩特拉(Petra)為一位在約旦西北部的高原城市,約莫在兩千多年前,阿都馬人和奈伯特人(Nabatea)均曾建都於此地。而「佩特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思為「被開鑿過的岩石」,概觀佩特拉古城實在岩石上雕鑿而成,其音砂岩高山的豐富色彩而聞名於世,各式岩石在扭曲的岩層之中形成特殊的曲線,搭配多樣的顏色,其貌令人印象深刻,而城中的建築物在朝陽或晚霞的映照之下轉為玫瑰色(註1),故又有人稱其為「玫瑰紅古城」。另有傳說指佩特拉即為摩西點石出水之處。而目前為止已經發掘的被特拉古城遺跡大概為其原址的一百分之一,仍有許多可探究之...
劇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等表演藝術的演出場所。以舞臺和觀眾席為主體,通常分為露天和室內兩大類。中國唐代以前,歌舞百戲多在廣場演出,至宋、元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才出現了營業性的劇院,稱為「勾欄」、「瓦棚」、「瓦舍」。後歷代各有沿革,不同地區亦出現各具特色的劇院,但舞臺多以三面向觀眾,且只有一層。國外最早的劇場出現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為利用山坳的自然地形開鑿而成的露天劇院。十六世紀初始有鏡框式的舞臺,後逐漸發展為現代規模的劇院。也稱為「劇場」。
楊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69~618)隋文帝楊堅的次子。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慘酷猜忌,遠征高麗,開鑿運河,賦役繁苛,終激亂敗國,為宇文化及弒於江都。諡煬。
巴拿馬市(Panama Cit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通關古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總兵吳光亮率領粵軍三營,開闢橫貫臺灣中央山脈的北、中、南三路。西自南投竹山、社寮分別開鑿,二路線至新寮合而為一,東經鳳凰山麓,由和社、東埔進入八通關,抵大水窟後,翻越中央山脈脊嶺,循樂樂溪北岸東下,至花蓮玉里,全程約一百五十三公里,路寬約二公尺。同年十二月完工。由於八通關古道深具臺灣開發的歷史意義,內政部於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七日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清人文獻中稱為「中路」。
易元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慶之,宋長沙人,北宋畫家。初攻花鳥、蟲草、果品等題材,尤善畫獐猿。曾開鑿池沼,植花木竹石,蓄養水禽,觀其姿態,故作品饒富生趣。曾應召入宮作畫。作品有〈聚猿〉、〈猴貓〉等。
鞏縣石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省鞏縣洛河北岸斷崖上的石窟。根據石窟內所發現的最早石刻題記,係北魏普泰元年(西元531)開鑿。規模雖不大,但因河水上漲,久為泥沙封埋,不少造像反得完整的保存下來。也稱為「淨土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