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上去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漢語的四個聲調。南朝梁.鍾嶸〈詩品序〉:「余謂文製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荒廢的城市、村落。如:「廢墟」、「殷墟」。《戰國策.齊策六》:「破燕兵,復齊墟。」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十七齣:「閭里成墟,門庭易主。」
吏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治事的成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繁刑嚴誅,吏治深刻,賞罰不當,賦斂無度。」《漢書.卷八.宣帝紀》:「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因見豺狼當道,告歸閭里,卻早二年光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聚斂、搜括。《新唐書.卷一二九.嚴挺之傳》:「蜀雖號富饒,而峻掊亟斂,閭里為空。」
閭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里,亦泛指民間。《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太史公曰》:「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清.李文炤〈儉訓〉:「每見閭閻之中,其父兄古樸質實,足以自給,而其子弟羞向者之為鄙陋,盡舉其規模而變之。」
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利弊、適當和不適當。《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
自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常不變,保持常態。《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列傳.萬石君》:「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連篇累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