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街談巷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名不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太史公1>曰:「吾嘗過薛2>,其俗閭里3>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4>殊。問其故,曰:『孟嘗君5>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注解〕 (1) 太史公:指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時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
傷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刀刃創傷。《後漢書.卷一七.岑彭傳》:「鄧奉背恩反逆,暴師經年,致賈復傷痍,朱祐見獲。」《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傳》:「邊塞絕傷痍之苦,閭里絕呻吟之聲。」
街譚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連篇累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暴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戾強悍,桀驁不馴。《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新唐書.卷一三一.宗室宰相列傳.李勉》:「勉居鎮且八年,以舊德方重,不威而治,東諸帥暴桀者皆尊憚之。」
邑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邑閭里。《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化行邑里,惠洽百姓。」《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邑里向踈蕪,寒流自清泚。」
董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督率改正。《書經.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
巷語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連篇累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