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6.07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治理政事的八種成規。《周禮.天官冢宰.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二曰聽師田以簡稽;三曰聽閭里以版圖;四曰聽稱責以傅別;五曰聽祿位以禮命;六曰聽取予以書契;七曰聽賣買以質劑;八曰聽出入以要會。」
街談巷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名不虛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太史公1>曰:「吾嘗過薛2>,其俗閭里3>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4>殊。問其故,曰:『孟嘗君5>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注解〕 (1) 太史公:指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時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
名不虛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太史公1>曰:「吾嘗過薛2>,其俗閭里3>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4>殊。問其故,曰:『孟嘗君5>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注解〕 (1) 太史公:指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時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 (2) 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3) 閭里:鄉里。 (4) 鄒、魯:鄒,...
巷議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盈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閭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里門左側的平民。秦代以居閭左為貧弱,閭右為富強。貧弱者須執勞役及戍守。《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唐.司馬貞.索隱:「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秦時復除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者盡發之也。」
蜂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梁沈約所倡作詩八病之一,即五言詩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南朝梁.鍾嶸〈詩品序〉:「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
里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謙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謙虛的話。《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也作「謙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