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另外還有名家:代表人物惠施,主張靠邏輯方法解決問題。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專註於對戰略戰術的研究。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主張玄學思想。縱橫家:代表人物鬼谷子,專長外交。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其思想較混雜。農家:代表人物許行,專註農業技術。小說家:代表人物宋鈃,主要是蒐集街談巷語。 秦 以吏為師,以法為教 秦始皇採納李斯意見之後,實行嚴酷的專制統治,取消並禁止辦私學,焚書坑儒,屠殺博士和方士。 兩漢 幼年以認字教育為主,少年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青年以研究和應用為主,基本和官辦學校教授內容相同。 西漢 罷黜百家,...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六家,並加以論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戰國以來重要的學術流派。也反映出漢武時代以儒家思想為主,兼用陰陽家、法家和道家「黃老」的學說,即所謂「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而並不「純任德教」(《漢書元帝紀》)的思想。從而反映了漢武時代社會和統治思想複雜化的現實情況。其六家之說,不僅為後來司馬遷給先秦諸子作傳以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也為西漢末期名儒劉向、劉歆父子給先秦譜子分類奠定基礎。 評論西漢司馬談之《論六家要旨》是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是對先秦諸子思想和學術爭論的總結性的批判文字。該文創造性地分諸子為六家,並題名為陰陽、儒...
鄒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05?~前240?)戰國時齊人。長於思辯,倡九州說、五德終始說,為陰陽家的先驅。著書立說,名重諸侯,燕昭王曾師事之。因其言論迂大而閎辯,齊人稱之為「談天衍」。
五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為帝王嬗代之應,其說尤盛於秦漢間。《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漢.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陰陽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陽原指日光的向背,後引申到氣候的寒暖、人體的構造、疾病的發源、天地萬物的形成、宇宙運行的規律等。五行的說法為戰國末年陰陽家鄒衍所創,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種天然勢力。鄒衍將陰陽和五行融合後,該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影響很大。例如在政治上,君主行事引以為法則,不敢逆天行事;民間命理學家用來推測禍福,預卜吉凶;中國醫學更是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理論。
不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陰陽家指稱諸事皆宜的吉日。《儒林外史》第一○回:「陳和甫選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將大吉,送過吉期去。」
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舊題周管仲撰,二十四卷。但書中有言管仲以後之事,乃後人所綴輯。原本八十六篇,今亡佚十篇。其注舊題房玄齡撰,但據《晁氏讀書志》所載,則知乃尹知章所作。明朝劉績另撰有《管子補注》。書中除無墨家、名家學說外,關於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言論,無所不有。也作「筦子」。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焚書災厄,到了漢朝重新加以收拾典藏,由劉向為這些典籍分門別類,寫成《別錄》一書,而有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九流的分別。後來「三教」和「九流」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三教九流」,用來指宗教、學術的各種流派。後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異」的邏輯。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發展道家的無為而治。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的陰陽家提倡「五德終始說」。兼取各家學說的雜家,以《呂氏春秋》的帝王學為代表,還有喜歡引用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說家虞初、燕丹子,世稱「九流十家」。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孫子兵法》、《鬼谷子》、《吳子兵法》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孔子英文關鍵字:Confucius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16。紅樹林出版社。
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西遊記》第二回:「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