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史記•遊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晉•陳壽《三國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故事 杜為禦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罷鎮閒居,聲伎豪華,為當時第一。洛中名士,咸謁見之。李乃大開筵席,當時朝客高流,無不臻赴。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馳書。方對花獨酌,亦已酣暢,聞命遽來。時會中已飲酒,女奴百餘人,皆絕藝殊色。杜獨坐南向,瞪目注視,引滿三?,問李云:「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
四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前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晉陳壽的《三國志》,合稱為「四史」。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名將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徹底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觀點。但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太史公曰”以來,後代史家多響應。劉知幾《史通·論贊》載“班固曰贊,荀悅曰論,東觀曰序,謝承曰詮,陳壽曰評,士隱曰議,何法盛曰述,揚雄曰撰,劉昞曰奏,袁宏、裴子野自顯姓名,皇甫謐、葛洪列其所號”範曄還把《後漢書贊論》編為四卷,希望“有賞音者”。。《史記》全文一百三十篇,自司馬遷歿就有十篇散失“而十篇缺,有錄無書。”《漢書·司馬遷傳第三十二》。西漢博士褚少孫補之。但其中有些也有可能更有後人補之,如《孝武本紀》摘抄於《封禪書》,褚少孫雖才識不足也不至於如此。另有唐司馬貞補《三皇本紀》。 批評 班固批評《史記》,說它“是非...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年,前後經歷二十餘年,至漢安帝建光元年,許慎卧病在床,才由其子許沖進上。;而《五經異義》已佚,清人陳壽祺《五經異義疏証》輯註較備。許慎於《說文解字敘》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由於古人沒有文字,只用結繩等方法來記事,以致「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及至倉頡造字,才使「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然而,隨著文字的演變,而時人又「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許多字已失去了本義,或者出現誤用的情況。為了「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二代孫關朝泰為五經博士,准其世襲。世宗憲皇帝實錄 卷一百十九 雍正十年七月六日 評價《三國誌》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溫恢:「關羽驍銳。」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劉曄 (三...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有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並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收錄《後表》。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用《漢晉春秋》的說法,《後出師表》並沒有收錄《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於東吳張儼的默記,這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後出師表》內容與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即與《三國志》記載的趙雲卒年(建興七年,229年)不合。另外裏面的語氣非常沮喪:“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與《前出師表》積極的文辭截然不同。另外,諸葛亮此時獨攬...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三國.陳壽《三國志.魏書》 2.語譯 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亦用來比喻徒事空想無益於事。 3.故事內容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
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事母至孝,親生母親贈予的衣物,必定沐浴後才恭敬地穿上。但可惜在他三十三歲那年,就因病過世了。晉朝陳壽替孫登立傳,並評論說:「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也就是說從孫登這個人的存心,就知他足以發揮出盛美的德行。 「叵測」則見於《新唐書.卷二○○.儒學列傳下.尹愔》。唐朝人尹愔天資聰敏,他的老師王道珪曾經說:「我這麼多學生裡,就尹生的反應最難預料。」尹愔的父母過世後,他因為過份哀痛而不願為官,後來被推薦到國子監講學,每講論儒、佛、道三教的學說,都是聽者前所未聞的。可惜他四十歲就死了。 「叵測」一語,即見於王道珪所說的「尹子叵測也」。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居心叵測」,轉而帶有貶義,用來比喻心...
論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傳文末所附的評論。漢朝司馬遷的《史記》稱「太史公曰」,班固的《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稱「贊」,晉朝陳壽的《三國志》稱「評」,漢朝荀悅的《漢紀》稱「論」。其名雖殊,義則一致。唐朝劉知幾的《史通》一書,總稱為「論贊」,今皆沿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