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言:「生番害人,貴國置之不理,我國有必要問罪島人,因與貴國盟好,特先來奉告」,毛昶熙不察日使意圖,隨口回答:「(台灣)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日方遂抓住這句話柄,向「無主番界」出兵。 貳、經過日本以清廷認為台灣番界以東為「化外」的理由,圖謀出兵的舉動,在日本引起不小爭議,雖有官員表示反對,但在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的堅持下,日軍不顧一切向台灣出兵。1874年5月,日軍在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登陸,清廷毫無所悉,經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Thomas Wade)告知總裡衙門,才獲得訊息。日軍在恆春整軍後,一面攻...
玉潔冰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玉和冰一般純潔白。比喻人格高尚品行高潔。[例]她為人玉潔冰清,不要隨口汙衊。
脫口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隨口說出。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
口中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黃,古代用來塗蓋寫錯的字。口中雌黃為稱讚王衍能隨口更正說錯的話。見《晉書.卷四三.王戎傳》。後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批評。《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口中雌黃,言事而多改移。」也作「信口雌黃」。
嚼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口胡說、搬弄是非。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干我甚麼事,說我推他,要你來嚼舌!」《蕩寇志》第一二回:「我活了這七十多歲,永不曾見過甚麼是刀兵,容你們這般嚼舌!」
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風一樣散布開來。比喻流行或盛行。[例]這首民歌曾經風行一時,不論男女老少皆能隨口哼上幾句。
老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習慣上隨口稱呼不相識的人。
有口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隨口說說,毫不放在心上。《金瓶梅》第三九回:「你便有口無心許下,神明都記著。」也作「有嘴無心」。
有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懷有某種意念或想法的人。《紅樓夢》第三四回:「俗語說:『沒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無頭腦的事,多半因為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作有心事,反說壞了。」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傳將隨口話,報與有心人。」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是世交呀!」當時,大廳上有很多的賓客在座,聽到孔融這麼一講,都覺得十分驚奇。其中有一個客人陳韙他就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他︰「陳大夫您小時候就一定很聰明。」這一句話把陳韙給難住了,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小時了了】本來是用來稱讚小孩子生性聰明,懂得很多事情。但是因為有了後面這一句【大未必佳】,使得整個句子就變成了:小時候雖然聰明,長大了卻不一定成材。成了譏笑和輕蔑人的話了。先天雖然聰明,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也會變的是無用之材的,很多的聰明人反而被聰明所誤,就成了最沒有用的人。 孔融讓梨 《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