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5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將王捷登城呼漢軍曰:「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無二心,願諸將軍亟罷,請自殺以明之。」遂刎頸而死。時民饑,乃噉弩煮履。建武九年正月,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腹脹而死。囂負隴城之固,納王元之說,雖遣子春卿入質,猶持兩端,光武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義。 〔注解〕 (1) 蜀虜:指公孫述。公孫述,字子陽,東漢茂陵人。王莽時自立為蜀王,建都成都,遂又稱天子,盡有益州地,甲兵數十萬,後被東漢大將吳漢所敗,被刺死。虜,對敵人輕蔑的稱呼。 (2) 隴:今甘肅省的簡稱。古稱「隴西」,或簡稱「隴」,因地有隴山而得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岑彭》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青黃不交注音︰ㄑ|ㄥ ㄏㄨㄤˊ ㄅㄨˋ ㄐ|ㄠ漢語拼音︰qīng huáng bù jiāo釋義︰猶「青黃不接」。見「青黃不接」條。 01.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若兩司爭糴,米必大貴,飢愈速,和糴不行,來年青黃不交之際,常平有錢無米,官吏拱手坐視人死。」 參考詞語︰青黃未接注音︰ㄑ|ㄥ ㄏㄨㄤˊ ㄨㄟˋ ㄐ|ㄝ漢語拼音︰qīng huáng wèi jiē釋義︰猶「青黃不接」。見「青黃不接」條。 01.宋.王柏〈社倉利害書〉:「農人以終歲服勤之勞,於逋負擬償之時,則穀賤而倍費。及其不憚經營之艱苦,糴於青黃未接之時,則穀貴而有倍費,是穀貴穀賤,俱為民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增添、積累。《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記.卷三○.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節儉、吝嗇。《管子.五輔》:「纖嗇省用,以備饑。」《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次、重複。《詩經.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薦臻。」宋.曹勛〈入塞〉詩:「數日望回騎,薦致臨風悲。」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風雨調順注音︰ㄈㄥ ㄩˇ ㄊ|ㄠˊ ㄕㄨㄣˋ漢語拼音︰fēng yǔ tiáo shùn釋義︰即「風調雨順」。見「風調雨順」條。 01.唐.徐賢妃〈諫太宗息兵罷役疏〉:「自貞觀以來,二十有二載,風雨調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之災。」 02.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八》:「仁恤斯民,庶幾克享天心,風雨調順,年穀豐稔。」 參考詞語︰雨順風調注音︰ㄩˇ ㄕㄨㄣˋ ㄈㄥ ㄊ|ㄠˊ漢語拼音︰yǔ shùn fēng tiáo釋義︰即「風調雨順」。見「風調雨順」條。 01.五代十國前蜀.杜光庭〈晉公太白狼星醮詞〉:「弓弢戢偃,雨順風調,百穀有年,五兵永息不任。」 02.《西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求。如:「告饒」、「告假」、「告貸」。《國語.魯語上》:「國有饑,卿出告糴,古之制也。」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2.清.鄭廉〈豫變紀略序〉其一:「竊念啟、正二十餘年中,始而黨錮,繼而誅鋤,積而為旱蝗、饑、疫癘、兵戈之變,天中片壤,不啻火熱而水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用草本植物的通稱。《爾雅.釋天》:「蔬不熟為。」晉.郭璞.注:「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為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屢次、頻仍。《左傳.僖公十三年》:「晉荐饑,使乞糴于秦。」《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兵革屢興,荒荐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