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1.0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晚飯。《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飧而治。」漢.趙岐.注:「朝曰,夕曰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爐灶。《周禮.天官冢宰.亨人》:「職外內之爨亨煮,辦膳羞之物。」漢.鄭玄.注:「爨,今之灶。」宋.范成大〈欒城〉詩:「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為「烹」的本字。《廣韻.平聲.庚韻》:「亨,煮也。俗作『烹』。」《周禮.天官.內》:「割亨煎和之事。」漢.鄭玄.注:「亨,煮也。」
簞瓢屢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飧不繼
豐衣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啼飢號寒、飧不繼、飢寒交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嘶啞。如:「沙啞」。《周禮.天官.內》:「鳥皫色而沙鳴。」.漢.鄭玄.注:「沙,澌也。」
飢寒交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啼飢號寒、飱不繼
腥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魚肉的腥臭味。《周禮.天官.內》:「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唐.李商隱〈楚宮〉詩:「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腥臊豈易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熟食。通「飧」。《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吾寡君聞君在外,餕未就,敢致糗於從者。」漢.何休.注:「餕,熟食。」
倡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隨聲相和。《禮記.樂記》:「倡和清濁。」唐.孔穎達.正義:「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趙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飧,彼此倡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