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14.87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魏孝武帝在藩時引為賓客,及即位,以預定策功封祁縣侯。西魏文帝大統年間,宇文泰柄政,信任甚深,授騎大將軍,鎮□農。大統四年,築玉壁城,自□農移鎮。後守潁川,抗北齊傾國之師,城破被俘。 (6) 慕容紹宗:西元501∼549,北齊代人。初從爾朱榮,後以軍功封索盧縣侯,累遷并州刺史。爾朱兆以為長史,兆敗,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時,以軍功進爵為公。侯景叛亂,紹宗以東南道行臺討之於渦陽,大捷。又為南道行臺攻西魏王思政於潁川,死於斯役。 (7) 吳明徹:西元514∼580?,字通昭,南朝陳秦郡人。略涉書史經傳,從汝南周弘正學天文遁甲,略通其術。入陳,遷安南將軍。宣帝時,詔加侍中,統眾軍十餘萬北征,進...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末,蕭衍得勢,任為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的終了。如:「窮原竟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國樂〉:「教化從來有源委,必將泳海先泳河。」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丕又進王永為左丞相,苻纂為大司馬,張蚝為太尉,王騰為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徐義為司空,苻沖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儀同三司,俱石子為衛大將軍、尚書左僕射,領官皆如故。永又檄州郡曰:「昔夏有窮夷之難,少康起焉;王莽毒殺平帝,世祖重光漢道;百六之運,何代無之!天降喪亂,羌胡猾夏1>,先帝晏駕2>賊庭,京師鞠3>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聖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歸屬,必當隆中興之功,復配天之美。……」 〔注解〕 (1) 羌胡猾夏:指姚萇率領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侵擾中原。羌胡,泛稱中國西北方少數民族。猾,音ㄏㄨㄚˊ,侵擾。 (2) 晏駕: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通「與」。如:「干預」。《三國演義》第二回:「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
左顧右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5∼前117),西漢平陽人。善騎射,武帝時,為剽校尉,前後凡六擊匈奴,遠涉沙漠,封狼居胥山而還。拜騎將軍,封冠軍侯,卒諡景桓侯。 (11) 侔:音ㄇㄡˊ,相等。 (12) 眄:音ㄇ|ㄢˇ,泛指望、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強盛、強健。《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騎傳》:「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棗強縣尉。 (5) 王昌齡:?∼西元756,字少伯,唐京兆人。開元進士,曾為龍尉,世稱王龍。工詩,尤善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魄雄偉,手法細膩。 (6) 郭正一:?∼西元689,唐定州鼓城人。高宗時,任中書侍郎,執政頗久,正一以文辭見稱,又明習故事,是以當時文辭詔敕多出其手。武后時曾為陝州刺史,後為周興誣構而死。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嶠奉劉琨之命前去勸元帝登基稱帝。其母阻止他,溫嶠便扯斷衣袖,毅然而去。明帝時,平定王敦、蘇峻之亂,拜騎將軍,封始安郡公,諡忠武。嶠,音ㄐ|ㄠˋ。 (3)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晉潯陽人。晉代名臣,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4) 幽逼:受到小人逼迫。 (5) 肝腦塗地:比喻竭力盡忠,不惜犧牲生命。見「肝腦塗地」。 (6) 致命:效命。 (7) 剋濟:剋,戰勝,通「克」。濟,成功。 (8) 灰滅:消滅、泯滅。 (9) 旋踵:畏縮退後。旋,迴轉。〔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六...
體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漢滅亡。此次戰役中,鄧艾的奇襲戰術居首功,也因此他深感驕傲,不但擅自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拜劉禪為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於是朝廷下詔逮捕鄧艾父子,派鍾會負責將他們由成都押解至京師受審。這時鍾會麾下有軍隊二十餘萬,遂密謀造反。但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亦早有防備,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鍾會被殺,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