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1.74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大傳.卷二.大誓》武王與紂戰於牧之野,紂之卒輻分,紂之車瓦裂,紂之甲魚鱗下,賀乎武王。紂1>死,武王2>皇皇3>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4>而問曰:「入殷奈何5>?」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6>,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趨而進曰:「臣聞之也,有罪者殺,無罪者活。咸劉厥敵,毋使有餘烈,何如?」武王曰:「不可。」周公趨而進曰:「臣聞之也,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私,惟仁之親,何如?」武王曠乎若天下之已定,遂入殷。 〔注解〕 (1) 紂:名辛,商朝最後一位君主,相傳是個暴君。因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致民怨四起。後為武王敗於牧野,自焚於鹿臺而死。 (2)...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而不可言。」信曰:「何謂也?」通因請間,曰:「天下初作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3《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朕既不明,變異數見,歲比不登,食廩空虛,百姓飢饉,流離道路,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盜賊並興,群職曠廢,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鱗次櫛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鱗和梳齒那樣相次排列。形容建築物排列的密集。清.陳貞慧《秋園雜佩.蘭》:「每歲正二月之交,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也作「櫛比鱗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類條鰭亞綱鮭目。種類多,魚鱗細小,口大齒利,鱗後有一小黑斑,背濃藍,腹白,體長者可至二尺餘,為冷水性魚種。為常見的食用魚,肉質鮮美。[例]鱒生長時受溫度影響很大,在海中的鱒生長速度較河湖中的為快。 △鱒魚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而不可言。」信曰:「何謂也?」通因請間,曰:「天下初作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3《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朕既不明,變異數見,歲比不登,食廩空虛,百姓飢饉,流離道路,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盜賊並興,群職曠廢,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2、「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
移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法力高強,本領很大。《精忠岳傳》第七八回:「他有移山倒海之術,手下有三千魚鱗軍,十分利害。」也作「倒海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刀削去物體表面的東西。如:「刮鬍子」、「刮魚鱗」。唐.韓愈〈進學解〉:「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伯牛患病已經很久了,興許是先世遺傳。起初,只是皮膚粗糙發癢,先四肢,後全身都長出密密麻麻的、有稜角的魚鱗片,輕輕一搔,鱗片便屑屑落下。漸漸的鱗片迸裂,以至皮肉潰爛,濃血淋漓,不堪入目,異臭撲鼻,不僅別人感到厭惡,他也自慚形穢,因而不肯與人交接,逢人常常避道而行,生怕傳染了人家。孔子卻從未因冉伯牛患有惡疾而嫌棄他,並常在弟子中稱道他的德行,將他與顏回並駕齊驅。 思想沒有特殊記載 著作沒有特殊記載 評價冉伯牛以德行著稱,是一位德行高尚的君子,為人「危言正行」,是孔門四科十哲之一,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仲弓齊名。《論語‧先進》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鱸形目鯡科魚類的通稱。體長約一尺,魚鱗粗大,柔軟易剝,口闊,下顎骨突出,齒細軟,背青藍色,腹銀白。棲於外洋,早春至近海產卵。
鱖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鱖魚:鱖中國大陸各大河流、湖泊均產。肉質鮮嫩美味,為淡水食用魚類之一。或稱為「花鯽」、「桂魚」。本魚分布於以海南島南渡江為最南限的中國淡水水域,大部分為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區河、湖。本魚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食用淡水魚,體側上部呈青黃色或橄褐色,有許多不規則暗棕色或黑色斑點和斑塊,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較大,下頜突出,前鰓蓋骨後緣有鋸齒狀突出,下緣有4至5個大鋸齒,背鰭一個,硬棘12枚,軟條13至15枚,魚鱗細小、呈圓形。體長可達70公分。本魚性兇猛,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為食。一般生活在水草茂盛的靜水或緩流中,冬季往往游到深水越冬。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