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4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間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設有空隙的暗壁。如:「魯恭王壞孔宅間壁,得《古文尚書》。」
魯殿靈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魯恭王好建宮室,後來漢室衰微,宮殿多遭毀損,只有魯靈光殿倖存。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後借以比喻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花月痕》第三五回:「先生以名儒碩德,見重當途;海內名公,至其地者,訪襄陽之耆舊,拜魯殿之靈光,門外屨常滿。」
向壁虛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壁虛造」原作「鄉壁虛造」。這個成語的典源出自於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秦始皇焚書,許多重要的書籍因此失傳。漢景帝子魯恭王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許多古文經,包括《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但因為與通行的今文差異很大,許多人不相信那是真本;所以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說:「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意思是說:當時的人對這批書大加非毀,認為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字體,對著孔壁,憑空假造出來的,藉以炫耀於世。後來「向壁虛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憑空捏造。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古的文字。《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
嚮壁虛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向壁虛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向壁虛造」原作「鄉壁虛造」。這個成語的典源出自於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秦始皇焚書,許多重要的書籍因此失傳。漢景帝子魯恭王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許多古文經,包括《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但因為與通行的今文差異很大,許多人不相信那是真本;所以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說:「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意思是說:當時的人對這批書大加非毀,認為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字體,對著孔壁,憑空假造出來的,藉以炫耀於世。後來「向壁虛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憑空捏造。
抱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
書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本百篇,亡於秦火,其後有今文、古文二種。今文尚書係漢初伏生口授于鼂錯,凡二十九篇;古文尚書係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簡尚書,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漢孔安國曾獻古文尚書於武帝,而未得立於學官,後遂亡失;至東晉時,梅賾所獻之古文尚書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來即疑其偽,然自孔穎達作五經正義,即用梅本,至今仍為一般所誦習。也稱為「尚書」。
鄉壁虛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向壁虛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向壁虛造」原作「鄉壁虛造」。這個成語的典源出自於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秦始皇焚書,許多重要的書籍因此失傳。漢景帝子魯恭王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許多古文經,包括《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但因為與通行的今文差異很大,許多人不相信那是真本;所以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說:「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意思是說:當時的人對這批書大加非毀,認為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字體,對著孔壁,憑空假造出來的,藉以炫耀於世。後來「向壁虛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憑空捏造。
儀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十三經之一。漢儒稱為「禮經」,或單稱「禮」。漢代已殘闕,當時所傳有三本: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今通行本為鄭玄注、賈公彥疏之劉向別錄本,十七篇。論述冠、婚、射、喪、飲、祭等禮之儀節。其經文亦有今古文之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為今文,魯恭王得自孔宅者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今文同,而字多異,十七篇外,則為逸禮。鄭玄注參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漢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漢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也稱為「禮經」、「士禮」。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