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psetus odoe (Roberts, 1984)
體紡綞狀;口裂大,端位;上頜大於下頜;體色鮮亮;體長可達65公分。
非洲熱帶地區。
棲息淡水域的掠食性魚類,產卵於漂浮的泡沫。
供垂釣及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脂鯉目(Order Charac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鯉科或鰔脂鯉科(Family Hepsetidae)
澳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etropinna semoni (Weber, 1895)
體細長;口下位;具脂鰭;體背為黃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銀白紋;體型小;體長可達8公分。
南澳洲,維多利亞,新南威爾斯和南昆士蘭。
成群棲息河川,常會出現於河口甚至在海水生活,在春天產卵;以浮游生物和藻類為生。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胡瓜魚目(Order Osmeriformes)
原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胡瓜魚亞目(Suborder Osmeroidei)
後鰭科(Family Retroplinnidae)
南乳魚上科(Superfamily Galaxioidea)
八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orinus octofasciatus (Steindachner, 1876)
體紡綞型;口端位;具脂鰭;體黃白色,具8條黑色橫帶;體長可達16公分。
巴西東南部河川。
棲息淡水水域,以浮游生物為生。喜愛20~26℃的水溫。
供觀賞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脂鯉目(Order Charac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上口鯉科(Family Anostomidae)
黑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眼大且突起,吻短,吻長小於眼徑。口小,上頜末端未達眼前緣。頭小,標準體長為頭長的5倍以上。鰓蓋背緣未達身體中線。體披圓鱗,側線鱗數約50-52枚。第一鰓弓鰓耙數25枝。背鰭起點約在體中部,背鰭具9-11根軟條,腹鰭具11-12根軟條,臀鰭8-10根軟條。具脂鰭,脂鰭起點在臀鰭末端前方。體色為深褐色至黑色。
後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isthoproctus grimaldii (Zugmayer, 1911)
體方扁型;頭大,其背部透明;口下位;體具大的黑斑;體型小,體長可達7公分。
北大西洋、印度─太平洋。
棲息500公尺深的海洋。
無利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胡瓜魚目(Order Osmeriformes)
原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水珍魚亞目(Suborder Argentinoidei)
後肛魚科(Family Opisthoproctidae)
水珍魚上科(Superfamily Argentinoidea)
麥奇鉤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形而側扁。口端位,口裂大,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鉤形。鰓被架12-16。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裸出無鱗。背鰭單一,軟條數11-12;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12;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體色隨著棲息地、魚體大小與性別狀態而有所改變: 溪流型與溯河產卵型的魚體比較黑,顏色比較強烈;湖泊型的魚種顏色較淡且比較明亮與偏銀色。一般體背側為灰綠色,腹側銀色,身體、背鰭與尾鰭皆密佈黑點,腹部較少。幼魚體側具有8-13個橢圓形斑塊,成長後消失。生殖季時,成魚體側中央的紫紅色縱帶特別顯著。生育期的雄魚並沒有追星(nuptial tubercles)出現,只有在頭部、口部與...
小口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crostoma microstoma (Risso, 1810)
南非海域
棲息於溫帶海域外洋表層水體型小,體長可達21公分。
非經濟性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胡瓜魚目(Order Osmeriformes)
原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水珍魚亞目(Suborder Argentinoidei)
小口兔科(Family Microstomatidae)
水珍魚上科(Superfamily Argentinoidea)
銘印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銘印同樣的記憶效果。例如母親之於子女,銘印使得幼小動物對於母親產生記憶,追隨並摩倣母親的行為。 例子魚的例子。他們在淡水的溪流中孵化,長途跋涉到大海,在那裡覓食、成長和發育。有些種類會待在大海中數年;不過如經由標示數千隻幼魚所證明的一般,他們每一隻最後都會回到各自家鄉的溪流中產卵。這個過程不僅包括在海岸找到正確的入海口,也包括他們逆流而上時,在每一個愈來愈小的支流處做出正確的抉擇。魚的整個遷移過程受不同的導航訊號影響,嗅覺印痕在定位他們最後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不同,所含的鹽分也不同,因此生活又可分為淡水魚或鹹水魚。但是有幾種魚卻能在鹹水與淡水之間遷移,像是魚從海洋游到淡水的河流中產卵。為了減水在水中游泳的阻力,魚的身形大約都是紡錘型、扁平型或棍棒型。所以所有的魚都非常適應水生的環境,擁有流線型的體型,具有最好的游泳技能。牠們都朝著盡量減輕水壓和減少水中行進的阻力不斷的發展和進化。有些魚其實看起像魚,生活習性也像魚,但其實不是魚,像是鯨、海豚、海豹等,這些都是屬於哺乳動物。(註2) 側線是最好的感覺器官魚的兩側,兩邊都有從鰓延伸到尾鰭的一條細線條,這就是所謂的側線,側線就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類條鰭亞綱目。似鯶而小,鱗細,鱗後有一小黑斑,背濃藍,腹白,體長者至二尺餘,為冷水性魚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