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3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得道而神通變化莫測的人。後泛指神明、仙人。《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頃之,遊一宮闕,乃瀛洲神仙之境,得與明達后邂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 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伎女,藏歌 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
喜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時,猶能「披鶴氅,戴綸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那一派悠閒瀟灑、處變不驚的風範,也讓後世景仰不已。
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鵝的羽毛。《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于首以為樂。」
2.比喻輕少之物。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宋.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游〉詩:「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
3.比喻柳絮。北周.庾信〈楊柳歌〉:「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
4.比喻飛雪。《平妖傳》第一八回:「時逢仲冬,彤雲密布,朔風凜冽,紛紛洋洋下天好大雪。怎見得這雪大?但見:紛紛柳絮,片片鵝毛。空中白鷺群飛,江上素鷗翻覆。」
超塵出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脫塵世,不同於流俗。《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孟明登太華山,至明星岩下,果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脣,飄飄然有超塵出俗之姿。」也作「絕塵拔俗」。
飲風餐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風、露水為食。形容遠離塵世間的生活。《孤本元明雜劇.破天陣.頭折》:「黃冠鶴氅,息氣養神,導嚥還丹,飲風餐露。」也作「飲露餐風」。
羽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鳥羽做成的扇子。《晉書.卷六八.顧榮傳》:「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三國演義》第五二回:「車中端坐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
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挽束在頭頂上的髮結。元.楊維楨〈六宮戲嬰圖〉詩:「旃檀小殿吹天香,新興髻子換宮妝。」《老殘遊記》第九回:「倘若叫那和尚留了頭,也挽個髻子,披件鶴氅,道士剃了髮,著件袈裟,人要顛倒呼喚起來了。」
鵝毛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白雪紛飛,如片片的鵝毛。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詩:「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披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上氅裘。《晉書.卷八四.列傳.王恭》:「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嘗披鶴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歎曰:『此真神仙中人也!』」清.鄧廷楨〈水龍吟.關河凍合梨雲〉詞:「披氅重來,不分明處,可憐煙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