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美國丘教授研發之空間後方交會法,採用此法可求出航攝像片之攝影傾斜角。(二)航攝像片方位角(傾角、偏角、旋角)計算法。通常先依三個以上已知地面控制點及其相應像點之坐標,交出投影中心位置,然後據以計算像片方位角。計算時常採用牛頓連續漸近法重複計算,直至計算結果滿意為止。
克利摩那,麗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編舞家。曾在紐約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舞蹈教室任教。1980年返回法國,在里昂(Lyon)與舞蹈家梅貴安(Roger Méguin)創辦舞蹈教室及舞團。她的舞蹈受到肯寧漢的影響,非常講究動作的時間默契和技巧,加上應用科學技術來增強視覺畫面以及動作空間的效果。除此之外,她也嘗試以巴洛克歌劇為舞蹈創作的題材。重要作品:《艾絲卡》(Esica, 1984)、《哥白尼歌劇 F6》(Copernic Opéra F6, 1986)、《寂寞交響曲》(Symphonie Solitude, 1988)、《Nuvol Blanc, 1990》、《那個屬於海岸的人》(Cel...
Le Cenam《La danse en France》.
魯波維,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美國的舞者和編舞家,1943年生於芝加哥。二十歲棄畫從舞,由愛荷華大學轉入茱麗亞學校(Juilliard School)習舞,曾師事安娜.索可洛(Anna Sokolow)、荷西.李蒙(José Limón)、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習舞。1967-1969年參加葛蘭.泰特利(Glen Tetley)的舞團和哈克尼斯舞團(Harkness Ballet)。1968年成立了自己的舞團。由於他的作品在音樂的運用上相當成功,結構嚴謹流暢,曾應荷蘭國家舞團(Dutch National Ballet)、藍貝爾舞團(Rambert Ballet)、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拉.魯波維舞團演出節目單》1983。
;東方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Raks al-sharqi」意指東方之舞。《夏》(Sharqi)乃從《庶民之舞》(Raks albaladi)中發展而來,是受到種種舞蹈所影響的融合舞,其中可發現有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舞蹈成分,有時它被視為古典類型,此意味著它是阿拉伯世界中最文雅而矯揉的舞。由《夏》的舞姿和高貴氣質,可看出它受亞洲的影響,擷取印度與波斯舞中頭、手和手臂的動作,至於柔軟的脊椎波動則取自土耳其,此外亦吸收一些西方的舞蹈要素。薩米亞.加瑪(Samia Gamal)是最早期且最重要的《夏》代表人物之一,她曾在1930年代的影片中,使用面紗做出芭蕾式的旋轉,還有飛翔的手臂動作。今日,使用面紗開舞已經...
《Serpent of the Nile》.
羅漢花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倒立的六角形,膨脹,背緣比腹緣爲長。背緣平直,腹緣短而突 出。前緣爲弧形,後緣傾斜直伸,有一三角形的尾板,殼表刻有馬蹬形的花紋,背側袋口狀,下底囊狀。前後殼體刻有縱列細紋。殼體爲倒立的六角形,膨脹。背緣平直,前、後末端做45°傾斜。腹緣比背緣短,前、後末端向背側是45°角的伸出。前緣中央突出,成爲一個圓弧形,有一個寬的緣面及內緣淺溝。後緣突出,有一個尖而突出的中央角,低平,與殼表的主要部分有一分割的緣稜。殼表刻有馬蹬形的花紋,背側的花紋爲袋口形,底邊爲囊形,大而圓。其前、後兩側有平行的細紋。
瑞德利,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蹈家。他曾師從霍姆(Hanya Holm)和韓福瑞(Doris Humphrey),並加入過他們的舞團。他還曾在百老匯演出,也自組過舞團,到學校和非劇場環境巡演。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鉤吻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形而側扁。口端位,口裂大,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鉤形。鰓被架12-16。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裸出無鱗。背鰭單一,軟條數11-12;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12;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體色隨著棲息地、魚體大小與性別狀態而有所改變: 溪流型與溯河產卵型的魚體比較黑,顏色比較強烈;湖泊型的魚種顏色較淡且比較明亮與偏銀色。一般體背側為灰綠色,腹側銀色,身體、背鰭與尾鰭皆密佈黑點,腹部較少。幼魚體側具有8-13個橢圓形斑塊,成長後消失。生殖季時,成魚體側中央的紫紅色縱帶特別顯著。生育期的雄魚並沒有追星(nuptial tubercles)出現,只有在頭部、口部與...
印度洋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相當狹長,前方寬大;頭部扁平,相當寬;上頜向前延伸遠超過下頜。眼睛相當小。第一背鰭棘特化成為吻觸手,吻觸手相當短,位於上頜內部,完全被餌球所包覆;餌球具有兩對設附肢以及一末附肢,皆單一不分叉。上頜具有許多勾狀犬齒,下頜齒較短。體表完全覆蓋特化之圓形鱗片,各鱗具有一中央棘。背鰭與臀鰭相對,接近尾鰭。體色深棕色,上頜內部具有黃色類似螢光顏色,腹部具有白色不規則斑塊。各鰭相對較黑。本種自1912年發表以來,僅在台灣發現兩個新個體,兩者之餌球相異性高,但因模式標本之餌球損壞,所以無法確認何者為真。(何宣慶 2012/12)
氏矛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吻端扁平不被鱗片。鰓蓋骨後方有一枚強棘,前鰓骨的下方則平滑。基鰓骨中央具一狹長形齒板,頭大,頭長約等於前肛長的一半。體被圓鱗。側線短且不完整,背部側線僅達肛門位置。第一鰓弓僅具3根發達的鰓耙。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86-93,臀鰭鰭條數 66-75;腹鰭位於前鰓蓋下方,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鰭;胸鰭鰭條數25-26。體色多變,從淡褐色至深褐色都有。
巴拉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