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格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水平延展的桌面狀,分枝呈輻射狀分布,而且不規則癒合,邊緣可能具向上突起的小分枝,其他部份則甚少垂直向上的小分枝。軸珊孔外徑約1.6~3.0 ㎜,內徑約0.5~0.9 ㎜;側珊孔大小不一致,開口鼻形或呈緊貼分枝表面的管形;隔片都只有一環。共骨呈網格狀,生活群體呈褐或綠色,邊緣的顏色較淡。
單獨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水平延展的桌面形,由網狀分枝構成,在海流強勁處,可能癒合成密實的板葉。軸珊孔外徑1.6~3.4 ㎜,內徑 0.5~1.1 ㎜,側珊孔大而緊貼分枝表面,開口為鼻形,分布均勻,都具有二環隔片。共骨網狀,表面多細棘。生活群體呈綠褐或褐色,邊緣淡藍色。
葉片輪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附著性單體珊,珊體略呈側扁,珊體基部兩側著生葉片狀突起,側緣夾角為19-30º,側面夾角為20-25 º,珊體依斷裂生殖之橫切面痕跡,可區分成上下二部份,上半部呈淡褐色,下半部呈乳白色,珊孔處稍寛,莖部粗壯,用以附著於基質上,直徑約為3.8-4.8毫米,珊孔呈橢圓形,最大珊孔直徑約17.3毫米,高約17.7毫米,最大長寛比(GCD:LCD)約1.4-2.3。珊體具有4組隔片(S1-S4),少數大型個體具有第5組(S5)隔片,呈六放排列,隔片數量為48-62片,隔片稍呈波浪狀,表面具有不規則的顆粒狀突起,S1-S2長度相似,稍微突出生長;S3稍短,長度約為S1-S2的3/4;...
橫柔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流或波浪強勁處群體多呈團塊形,於隱蔽或混濁的海域則呈表覆形。群體由觸手外出芽生殖形成,珊石呈細胞狀排列。口杯多角形,直徑2~9 mm,隔片在近中柱處陡降,邊緣具細小突起;中柱略呈泡狀或膜狀。生活群體常呈棕、綠、黃或淡米色,珊石邊緣呈灰或暗褐色,群體頂端顏色較淺,側邊顏色較深。
美麗柱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疣柱星珊,英名Pink lace coral。群體的鈣質骨骼分枝呈扇形,小而精緻,高度通常小於5公分,口環系分佈在扁平分枝的側面,由10至15個小的管狀孔圍繞大的營養孔形成。小的管狀孔直徑大約0.25毫米,大的營養孔直徑約0.5毫米。生活群體呈鮮艷的粉紅或白色,清洗過的珊呈橘色,有時莖部尖端呈白色。
斯托克斯小菱扇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呈白色或淡粉紅色,珊體側扁,呈T形,珊體表面光滑,具光澤,珊體底部具有V型,直徑約10.7-13.7毫米,寛約5.5-7.1毫米的橫向分裂痕跡(transverse division),珊杯(anthocyathus)底部兩側具有1-4對(通常為3對,但模式標本僅具有1對)長棘刺狀突起,長約7毫米,宽約2毫米,第1對位於橫向分裂痕跡上方;珊孔邊緣平滑或稍微呈波浪狀,兩側面夾角(thecal faces)約24-29°,側邊夾角(thecal edges)約53-67°。珊孔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31.7毫米,寛約為13.1毫米,高約11.3毫米,長寛比例(GCD:LC...
楊氏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由疏鬆的分枝構成,分枝直徑小於1.5公分,軸珊孔外徑約2.2~3.5 mm,內徑約0.8~1.2 mm,隔片二環,皆發育完整;側珊孔開口具殼狀唇瓣,隔片二環,第二環可能發育不全;共骨為肋片延伸或網狀,有少數細棘。分枝可能聚集成叢或小堆。生活群體呈黃、淡褐或黃褐色,分枝尖端的顏色較淡或不同。雌雄同體,生殖為排放型。
輻板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為板葉形或桌面形,由水平延展的分枝癒合而成,直徑可達3公尺。底部分枝常呈輻射網狀,表面則有垂直向上伸展的小分枝,長度小於15 mm,直徑小於2 mm。軸珊孔突出1~5 mm,隔片通常一環;側珊孔緊貼管形,具有向上延長的唇瓣狀構造。珊孔外緣具細肋片,交錯成網格狀。生活群體呈褐、淡黃或藍綠色。雌雄同體,生殖為排放型。
卡諾貝里卡葵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側扁,略呈圓錐狀,珊體兩側具有1.0~1.7 mm之翼狀突起,末端稍微彎曲(<45°),彎曲角度及方向可能與生長底質狀況有關,珊體底部尖細,具有附著於基質的痕跡。珊孔開口大,橢圓形,最大直徑約25.3 mm,高24.5 mm,根部(pedicel)短小,直徑僅1.1~1.6 mm。隔片可以區分成三種不同形式(S1~S3),約56~60片,分列於14個區段(sectors),隔片數量依珊體大小而異,大型個體多出2~4片S3。S1最為突出(約6 mm),呈波浪狀,末端與中柱連接;S2突出2.1~2.2 mm,長約為S1的2/3,內側略呈波浪狀;S3突出約3.5~3.9 mm...
左氏葵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附著生長,珊體覆生不規則小顆粒突起,上半部呈褐紅色,下半部呈褐白色,莖部呈純白色,珊孔端稍微寛大,圓形,最大長寛比(GCD:LCD)約1.0,最大珊孔直徑超過10.5毫米,高約15-17毫米。珊體具有3組隔片(S1-S3),呈十放排列,隔片為40片(僅有一個體具44片隔片),隔片筆直,表面具有細小顆粒突起,S1長度最長,末端呈波浪狀,延伸至離片外側或1/2處,且接近中柱位置;S2稍短,長度約為S1的1/6-1/7;S3最短,長度約為S1的1/2,隔片公式為S1>S2>S3;中柱花叢狀,由3-5片順時針扭轉的小骨柱組成,呈直線排列;溝槽深且明顯;珊體離片10片,位於S2末端,...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